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回复: 92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2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信马由缰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176

回帖

215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1
发表于 2025-4-20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作业为期一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5-4-20 22: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1、长安:作为古代多个朝代的都城,是政治、文化中心,常被用于辞赋中象征繁华与昌盛。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描绘了长安上林苑的壮丽景色,其中诸多地名包括长安周边水系,衬托出长安的宏大与繁华。
2、洛阳: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辞赋里常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左思的《三都赋》之《魏都赋》对洛阳进行了详细描述,“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虽选言以简章,徒九复而遗旨。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末上林之𬯎墙,本前修以作系”,展现了洛阳作为曹魏都城的繁华景象与文化底蕴。 
3、赤壁:因赤壁之战而闻名,在辞赋中常被提及,寄托着对历史的感慨和英雄情怀。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和与客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古代辞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名有很多,除上述提及的之外,还有以下一些:
4、骊山:位于今陕西临潼,因景色优美且有众多历史故事,常出现在辞赋中。杜牧《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描绘了阿房宫与骊山的位置关系,也借骊山之景烘托阿房宫的宏大。
5、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城南,南依秦岭,北临渭水,雄踞关中平原东部,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汇处,是扼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
杨雄《河东赋》中提及了“西岳”,即华山,文中“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描绘了汉成帝一行人登上华山眺望八方荒远之地,追寻殷周遗迹,追思唐尧虞舜风尚的情景。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1、 桂树:常象征着美好、高洁。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以桂树的芳香和繁茂来衬托长门宫的环境。
2、荷花: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或象征高洁的品质。如曹植《洛神赋》中的“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将洛神比作出水的荷花,展现其美丽动人。
3、杨树:王褒《洞箫赋》“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文中描写杨树生长环境,衬托出洞箫的高雅,杨树也暗示了一种自然、质朴的意象。
4、松树:
沈约《高松赋》:“何兹松之挺茂,擢修干於孤林。映丹霄而有叶,凌青霞而矫心。俯峥嵘之深谷,仰迢递之层岑。”描绘了松树在孤林中挺拔茂盛,高耸入云,俯瞰深谷,仰对层岑的姿态。
5、幽兰
颜师古《幽兰赋》:“紫茎膏润,绿叶水鲜。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竞然。”形象地描绘了幽兰紫茎滋润、绿叶鲜美的姿态,如翠羽群集,似彤霞竞放。

点评

了解历代辞赋,达到了作业学习的目的。  发表于 6 天前
人家是做好事不留名,你是做作业不留名😂🌸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回帖

2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12
发表于 2025-4-21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26609676 于 2025-4-22 12:10 编辑

掬心唐韵公益辞赋班赋文第二讲练习作业题:
28号丁素梅(清馨)
一、辞赋中常出现的地名
1、云梦泽: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2、泰山:出自班固《两都赋》,“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太液昆明,鸟兽之囿,孰与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其中“太液”池在汉长安,与泰山虽非直接描述,但泰山在汉赋中常被提及,是重要的地理元素。


3、 潇湘:出自王褒《九怀·尊嘉》,“望淮兮沛沛,滨流兮则逝。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云旗兮电骛,倏忽兮容裔。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窃哀兮浮萍,泛淫兮无根。”潇湘常被用来指代湖南地区的潇水和湘水,在辞赋中多有出现。


4、 函谷关:出自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函谷关是秦国的重要关隘,在辞赋中常被提及。


5、建业:出自左思《吴都赋》,“徒观其郊隧之内奥,都邑之纲纪。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趾。郛郭周匝,重城结隅。通门二八,水道陆衢。所以经始,用累千祀。宪紫宫以营室,廓广庭之漫漫。寒暑隔阂于邃宇,虹霓回带于云馆。所以跨跱焕炳万里也。”建业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在描写江南地区的辞赋中经常出现。

二、辞赋中常出现的植物
1、兰: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兰是一种香草,在《楚辞》里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 ,承载着高洁、忠贞的寓意,展现了文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2、 桂: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桂树香气浓郁,树形优美,常出现在辞赋中,被赋予超凡脱俗、美好高雅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3、荷: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荷,包括荷叶与荷花,其生长于水中,却出淤泥而不染 ,象征着纯净、高洁,体现了文人对纯净品质和君子风范的崇尚。


4、 木兰: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木兰木质有香气,花大而艳丽,在辞赋中常与桂树一起出现,象征君子志行,代表着美好、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5、 薜荔:屈原《离骚》“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薜荔是一种攀援或匍匐灌木,在《楚辞》中被视为香草,常被用来营造清幽的意境,或表达幽独、高洁的精神品质。

点评

《九怀·尊嘉》《过秦论》不是赋。尽量找《离骚》以外的,多涉猎一下。  发表于 6 天前
好!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发表于 2025-4-21 2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86 李政道

一、列举辞赋中常见的五个地名及其出处
1. 长安
出处与背景: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为汉、唐等十三朝都城,象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历史积淀。在辞赋中常被用来寄托对盛世、家国情怀或历史兴衰的感慨。  
- 辞赋引用:  
  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借长安代指故国,抒发收复失地的悲愤。  
  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以长安为背景,描绘上林苑的壮丽,展现帝国气象。  
2. 姑苏  
出处与背景:  
姑苏为苏州古称,因春秋时吴王阖闾建姑苏台而得名。辞赋中多与江南水乡、隐逸文化关联。  
3. 金陵  
出处与背景:  
南京古称,六朝古都,兼具历史厚重与文学意象。辞赋中常借其繁华与沧桑对比,表达兴亡之叹。  
4. 兰陵  
出处与背景:  
今山东枣庄一带,因屈原命名而具文化意蕴。辞赋中多与美酒、田园意象结合。  
5. 潇湘  
出处与背景:  
泛指湖南地区,因湘江、潇水得名。辞赋中常与离愁、哀怨情感相联,如湘妃竹传说。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木兰  
出处与背景:  
木兰在《楚辞》中频繁出现,既是香木也是建筑与舟楫的材料,象征高洁与坚韧。  
辞赋引用:  
    《离骚》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清晨采木兰,傍晚摘宿莽),以木兰与宿莽的对比,喻示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九歌·湘君》以“桂棹兮兰枻”(桂木船桨、木兰船舷)暗喻君子之德,木兰舟更成为古典诗词中漂泊与哀思的经典意象。  
2. 兰(秋兰、蕙)  
出处与背景:  
兰草(秋兰、蕙)是《楚辞》核心香草,象征君子德行与高洁情操。  
3. 荷(芙蓉)  
出处与背景:  
荷花(芙蓉)在辞赋中多与高洁、隐逸关联,亦象征佛道清净。  
4. 椒(申椒)  
出处与背景:  
花椒(申椒)作为香木,既用于祭祀,亦隐喻贤才或讽刺奸佞。  
5. 艾  
出处与背景:  
艾草在辞赋中常作为香草的反衬,喻庸碌之辈或世俗污浊。

点评

尽量找《离骚》以外的赋作。历代赋作那么多,为什么不多涉猎一下。  发表于 6 天前
好!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4-21 21: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号:21
学员:卢永莲
第二讲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武陵:武陵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闻名,“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常用来描绘理想中的乌托邦或避世的场所。
2.浔阳: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浔阳,“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名。
3.姑苏:姑苏城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在古文中经常被提及。
4.燕京:在明代及以前的文献中,燕京(今北京)作为京城的所在地,频繁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献中。
《燕都赋》中的描述:“帝阙巍巍,紫垣迢递。俯仰八荒之表,襟带九域之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西枕太行而揽昆仑。”
“三千年蓟城云烟,七十里禁垣星列。”
5.齐州:齐州(今济南)在杜甫的诗中作为地名被提及,代表了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兰:象征君子的品德与志向,如《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菊:同样象征高洁,如《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3.木兰(玉兰):象征君子的高尚品德,如《离骚》中的“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4.芍药(留夷):象征离别的情感,如《离骚》中的“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5.荷(芙蓉):象征纯洁和美丽,如《九歌》中的“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点评

尽量找《离骚》以外的赋作。历代赋作那么多,为什么不多涉猎一下。  发表于 6 天前
好!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回帖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发表于 2025-4-21 21: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83号学员孟海燕第七期第二讲作业 :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衡山——战国·宋玉《笛赋》
2. 长安  洛阳——东汉 ·班固《两都赋》
3. 洛水——魏晋·曹植《洛神赋》
4. 桂林  弥山——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5. 赤壁——宋·苏轼《赤壁赋》
6. 金陵——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序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植物和动物,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而在辞赋中,对动植物描述则更加细微深入。许多辞赋作品往往以动植物为题,如屈原的《橘颂》,后世的《柳赋》《兰赋》《梅赋》《松赋》等等,出现了一大批关于吟诵动植物的赋篇。尤其是植物出现的频率最高。一些辞赋作品虽不以动植物为题,但篇中有大量文字都在铺陈动植物,如司马相如《上林赋(节选)》中: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
这一段铺陈了大量的植物名字,以颂天子上林苑之物产丰富。《楚辞》中也包含了大量植物的名字,特别是香草的名字,有兰、桂、椒、菊、芷等等。同样,也有一些恶草的名字,如艾、茅荨等等。这些植物,也构成了辞赋,乃至传统文学的基本意象。如王勃《滕王阁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其中桂殿兰宫,即脱胎于楚辞中的香草佳木。

点评

好!目的就是通过寻找去了解历代辞赋。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2025-4-22 11: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96号何小平

第二讲作业练习

1. 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说明
1.东武
   出处: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中“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东武为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表达对杭州(余杭)的思念。  
2. 余杭
   常与东武对举,如苏轼词中借两地分隔抒写离情。  
3. 热海
   唐代边塞诗中常见,如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以夸张手法描写西域热海的奇景。  
4. 甘泉
   汉代宫殿名,卢照邻《病梨树赋》序中提到“天子避暑甘泉”,象征帝王行宫。  
5. 武德殿
    唐代宫殿,杨炯《庭菊赋》序中提及“皇储监守於武德之殿”,体现宫廷场景。  

2. 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种植物及出处说明
1. 留夷
   出处: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东汉以来对其植物学名争议不断,或为古称芍药,象征高洁。  
2. 揭车
   与留夷并提,《楚辞》中为香草,后世多用作典故,如明代文徵明诗“留夷均揭车”。  
3. 辛夷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以辛夷喻隐逸高洁。  
4. 菊
   杨炯《庭菊赋》以菊喻君子之德,“含天地之精气,吸日月之淳光”,融合物性与人格象征。  
5. 梅
   宋璟《梅花赋》借梅“冰凝霜冱,擅美专权”赞其凌寒不屈,成为坚贞品格的经典意象。  

点评

找与辞赋有关的,地名与植物。请脱开诗词。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回帖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4-22 1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99号  肖正英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①苍梧
    出处:鲍照《芜城赋》:“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寒雁门。柂以漕渠,轴以崑岗。”汉代郡名,今广西省梧州市。
    ②衡山
    出处:宋玉《笛赋》:“余尝观於衡山之阳,见奇条异干罕节闲枝之丛生也,其处磅唐千仞,绝溪凌阜,隆崛万丈,盘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③骊山
    出处: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秦岭山脉的支脉,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
    ④蜀州
    出处: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蜀都指蜀州,今崇州,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代管。
    ⑤会稽
    出处:左思《吴都赋》:“起寝庙于武昌,作离宫于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得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①桐
    出处:嵇康《琴赋》:“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②梅花
    出处:萧纲《梅花赋》:“年归气新,摇云动尘,梅花特早,偏能识春。”
    ③江离、芷、兰
    出处: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④揭车、槀本、射干、茈薑、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礫、蒋、芧。
司马相如《上林赋》:“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薑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礫,蒋芧青苹……”
    ⑤楩、柟、豫章、桂、椒、木兰、蘗、离(山梨)、朱杨、樝、梬、橘、柚。
    出处: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蘗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芬芳。”

点评

好的,目的就是多了解历代辞赋。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25-4-22 1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98号  陈树芬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 骊山: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生动地描绘了阿房宫从骊山向北建造,再向西弯折,一直延伸到咸阳的走向,以骊山为起点,展现了阿房宫的宏大壮阔。

- 灞桥:江淹在《别赋》中写“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虽未直接提及灞桥,但“南浦”等意象与灞桥折柳送别的意境相通,表达出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 章华台: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岂知山岳暗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通过对章华台周边曾经的繁华景象如园植橘树、家封竹林等的描写,与后来的衰败形成对比,感慨历史的兴衰变化。

- 夜郎:左思在《蜀都赋》中“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樊以蒩圃,滨以盐池。蟞蛦山栖,鼋龟水处。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丹沙赩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乐府。”主要是从蜀都的方位角度提及夜郎所在的周边区域,展现了蜀地东部包括夜郎附近的丰富物产和独特风情。

~雁门:班彪在《北征赋》中通过描写北征途中的所见所闻,提及雁门相关的塞外风光和征战戍边的历史。如“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等句,描绘出雁门一带的苍茫、悲壮氛围,展现出此地在历史上作为边防要地的重要性以及曾经经历的战争沧桑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植物

- 菊:在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虽未直接描写菊花,但通过对秋天肃杀景象的描写,为菊花在秋季绽放的坚韧形象做了铺垫。菊花常被文人用于赋中表达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的品格。
- 竹:在王粲的《登楼赋》中,“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文中虽未直接提及竹,但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常象征着君子的气节,在描绘秋日景色和作者内心忧愁时,与竹所代表的坚韧不拔形成对比或映衬。
- 梅:在鲍照的《芜城赋》中,“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餐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簌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赋中描绘了荒芜的景象,而梅花常被赋予在荒芜中独自绽放、不畏严寒的品质,与文中的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 桑:在左思的《魏都赋》中,“桑梓接连,菜茹有畦。场圃筑前,果园树后。”直接描写了桑梓相连的景象,体现了桑在当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桃:在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罗行布株,迎早候晚。猗蔚溪涧,森疏崖巘。杏坛柰园,橘林栗圃。桃李多品,梨枣殊所。枇杷林檎,带谷映渚。椹梅流芬,蒂柿被实。”详细描写了山居周围的果园,其中桃李多品,展现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寓意着生机与美好。

点评

好,达到了作业学习的目的。就是多了解历代有名的赋作。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25-4-22 14: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员20梁春华
第二讲作业练习: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荆州:出自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的,予客自南鄙,观艺于鲁,这里的南鄙指的是荆州。
2、广陵:今江苏扬州,出自枚乘《七发》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3、西京:即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出自张衡《西京赋》。
4、咸阳:出自李白《剑阁赋》,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杜牧《阿方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洛阳: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这里的东都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阳,还有就是古时的偃师也指当今的河南洛阳。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蕙草:即香草,出自宋玉《风赋》,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
2、桂树:即桂花树,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3、椒:即花椒,出司马相如《子虚赋》其树楩楠豫樟,桂椒木兰。
4、灵草:即灵芝仙草,出自班固《西都赋》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
5、另外诸如,梅、兰、菊、竹、松、等常见的植物在辞赋中都有大量选用进行借物言志描写。

点评

好,建议多了解一下唐以后的赋作。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5-1 17:56 , Processed in 0.0566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