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2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信马由缰

[复制链接]

0

主题

18

回帖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发表于 2025-4-22 15: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掬心唐韵公益辞赋班赋文第二讲练习作业题:
9号陈永革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会稽:绍兴的古称。出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是著名的风景区。出于杜牧的《阿房宫赋》。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出于贾谊的《过秦论》。
彭蠡:古代对鄱阳湖的称呼,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出于王勃的《滕王阁序》。
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场。出于苏轼的《赤壁赋》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槿:即木槿花,朝开暮落,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这里的 “舜华” 就是木槿花,在辞赋中,木槿花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桑:常被赋予思乡、怀古等情感。如《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说于桑田。” 在辞赋中,桑林、桑田等意象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莲:常被用来象征纯洁、高尚和正直。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木兰、秋菊:出自《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木兰、秋菊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行。
桂:常被视为祥瑞之物,也象征着高洁、美好和吉祥。庾信的《枯树赋》.

点评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6 天前
《兰亭集序》《过秦论》是散文,《滕王阁序》是骈文。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回帖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25-4-22 1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玉华 于 2025-4-22 15:15 编辑

作业练习:
19田玉华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徽州(黄山)。汤显祖在《游黄山白岳不果》中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2).长安(西安)。杨巨源在《送太和公主和蕃》中写道“此路古来难,年光独忍寒。朔风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3).武陵(常德)。陆游在《寓叹》中写道:“渔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武陵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
4).浔阳(九江)。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5).南浦。屈原在《楚辞,九歌.河伯》中提到“南浦”,后来成为送别的像征。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橘、柳、兰、梅、松、琵芭、枣、樱桃、海棠等等。
1).屈原《橘颂》,后世的《柳赋》、《兰赋》、《梅赋》、《松赋》。
2).司马相如《上林赋.(节选》中:“于是乎卢橘夏热,黄甘橙楱,琵琶橪柿,亭奈厚补,枣杨梅,樱桃浦陶………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

点评

第1题几乎是与辞赋无法。  发表于 6 天前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2025-4-22 15: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0号钱横眉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
1. 云梦泽  
   出处: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提到“云梦者,方九百里”,描述了楚国的云梦泽。这一地名在汉代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广阔的天地与帝王狩猎的壮丽场景。
2. 长安、3洛阳  
   出处:班固《两都赋》以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对比长安与洛阳的盛景。
4. 沅湘  
   出处:屈原《九歌·湘君》中“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沅水和湘水是楚地的代表性河流,常被用来寄托哀思与自然意象。
5. 苍梧  
   出处:屈原《离骚》中“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苍梧为传说中的南方仙境,象征遥远而神秘的地理空间。
二、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种植物及出处
1. 菊  
   出处:屈原《九章·惜诵》中“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菊花作为秋日香草,象征高洁与坚韧,后世成为楚辞植物美学的代表。
2. 桂
   出处:《九歌·湘君》中“沛吾乘兮桂舟”,桂树(肉桂)以其芳香特性,常被用于制作舟楫或建筑,象征高雅与神圣。
3. 荪(菖蒲)
   出处:《九歌·少司命》中“荪何以兮愁苦”,荪即菖蒲,为楚辞中重要的香草,常用于祭祀或比喻君子德行。
4. 留夷  5. 揭车
   出处:屈原《离骚》中“畦留夷与揭车兮”,作为《楚辞》中的经典香草,其名常与芍药、辛夷等植物关联,象征美好与隐逸。

点评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4-22 1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39刘静
第二次作业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长安(今西安)  
   出处:班固《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意义:象征汉唐盛世,多用于都城题材的辞赋。  
2. 洛阳
   出处:张衡《东京赋》【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意义:与长安并称,代表东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3. 赤壁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意义:借三国典故抒怀,成为文人咏史的重要意象。  
4. 云梦(古泽薮名,今湖北一带)  
   出处: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意义:象征楚地辽阔,常用于渲染壮丽景观。  
5. 兰亭(今浙江绍兴)  
   出处: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意义:因东晋文人雅集而成为风雅文化的代名词。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兰(泽兰/幽兰)
   出处: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意义:象征高洁品格,常见于咏物抒怀的辞赋。  
2. 桂(木樨)
   出处: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意义:代表隐逸或仙境,多用于山水题材。  
3. 柳(杨柳)  
   出处: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陌上草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虽未直接提柳,但「杨柳依依」是典型离别意象)  
   意义:寄托离愁别绪,或描写春景。  
4. 松(青松)
   出处: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虽为诗,但松柏意象广泛用于辞赋)  
   意义:象征坚贞不屈,常见于咏志类作品。  
5. 芙蓉(荷花)  
   出处: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意义:比喻美人或高洁情操,多用于骈赋。  

点评

《兰亭集序》《咏史》这也都不是赋。  发表于 6 天前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0
发表于 2025-4-22 20: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赋七第二次作业:
06宋显清(白山黑水)
一、列举五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
1、成都:周樽元,见《清词综补附续编》。
司马相如题桥赋(以“题”为韵)
成都大道江之湄,五侯七贵争奔驰。大夫有时不得志,高车驷马安可期?惟骆驼之高驾,有蝌蚪之文辞。如许激昂,定是蜀中才子;几番牢落,不名部下曹司。
2、泰山:孔子登泰山小天下赋(韵字原缺)
子在东鲁,时登泰山。莫小敷天之下,具存吾目之间。俨然将圣之仪,高升岱岳;超彼众形之表,藐视人寰。
3、4、中原、
华山——王猛扪虱赋(以“扪虱而谈,旁若无人”为韵)
5、淮南:《桂林一枝赋》唐崔琪
倬彼众木者,其桂林一枝。淮南擢秀,月上标奇。光雨露之新沐,拂香风以徐吹。
二:列举五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处出处:
1、2、梧桐,柳:徐大文,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赋(以“抚事感慨作剑器行”为韵)
舞台则春冷梧桐,舞榭则秋凋菡萏。飘残柳絮,瑟怨琴凄;零落柘枝,红愁绿惨。
3、荔枝:张九龄《荔枝赋》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於震方,实禀精於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
4、菊:《庭菊赋》,杨炯

庭菊,美贞芳也。天子幸於东都,皇储监守於武德之殿,以门下内省为左春坊。今庶子裴公所居,即黄门侍郎之厅事也,其庭有菊焉。
5、竹:
《修竹赋》
赵孟頫(元)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点评

不错,涉猎可谓广泛,先点个赞!插一句作业以外的话。(以题为韵)是指以“司马相如题桥赋”这7个字为韵题,而不能写为(以“题”为韵)。若不然,那便成了以“题”这1个字为韵了。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5-4-22 21: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号:65
学员:何军
第二讲作业练习:

题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一、辞赋中高频地名列举
1. 洞庭(楚地核心意象)  
   《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  
2. 昆仑(神话圣山象征)  
   《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屈原)  
3. 会稽(吴越文化符号)  
   《吴都赋》:"目龙川而带坰,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左思)  
4. 长安(汉唐都城代称)  
   《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班固)  
5. 洛水(中原礼乐意象)  
   《洛神赋》:"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曹植)

二、典型出处解析:洞庭
文本溯源:屈原《九歌·湘夫人》以洞庭秋景起兴,通过"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萧瑟意象,烘托湘君对湘夫人的怅惘追寻。  
文化意义:洞庭湖不仅是楚地地理坐标,更被赋予哀婉缠绵的情感内核,成为后世辞赋中"求而不得"的原型意象(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洞庭一湖"的忧乐升华)。  
文学影响:该句开创了"秋景+水波"的抒情范式,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即脱胎于此。

三、辞赋地理书写的深层逻辑
这些地名并非单纯的地理标识,而是承载着:  
1. 政治隐喻(如长安象征王权秩序)  
2. 哲学寄托(昆仑映射求仙问道)  
3. 情感符号(洛水凝缩人神悲恋)  
这种虚实相生的地理叙事,恰是辞赋"体物写志"特质的集中体现。


题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一、辞赋高频植物列举
1. 兰(幽兰)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  
2. 桂(桂枝)
   《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屈原)  
3. 芙蓉(荷花)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  
4. 杜若(香草)
   《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屈原)  
5. 菊(秋菊)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二、典型解析:兰
文本溯源:  
屈原《离骚》以"纫秋兰以为佩"为核心意象,将兰草编织为佩饰,象征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兰与"江离""辟芷"等香草并列,构建了"香草美人"的隐喻系统。

文化内涵:  
君子之喻:兰生于幽谷却芬芳不改,对应士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  
政治投射:战国时期楚地以兰为祭神之物,此处暗含对楚国贵族道德堕落的批判。  
文学传承:汉代张衡《怨篇》"猗猗秋兰"、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皆承此脉。

-三、辞赋植物书写的功能
1. 比德传统:以植物特性类比人格(如兰之清雅、菊之傲霜)。  
2. 空间建构:通过香草/恶草的对立划分神圣与世俗空间(《离骚》"户服艾以盈要")。  
3. 巫祭遗痕:楚辞植物多与祭祀相关(桂酒、椒浆均为祭神用品)。  

这种"物-德-礼"三位一体的书写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托物言志传统。

点评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历代辞赋,建议先抛开《诗经》《离骚》等,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5-4-22 21: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掬心学院公益第七期第二讲作业
18号匡振甫
一,例举5个辞赋中的地名,并说明出处
①,涵谷关。出处《过秦论》孝公据淆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并吞八荒之心。
②,骊山。出处,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③,长安。出处班固《西都赋》,
④,潇湘。出处王褒《九怀,尊嘉》,
⑤,金陵。出处,廋信《哀江南赋》。

二,例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植物,并说明出处,

①,木兰。出自《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州之宿莽。
②,菊。出自杨炯《庭菊赋》含天地之精气,吸日月之淳光。
③,桐。出处稽康《琴赋》惟倚梧之所生兮。
④,梅。出处萧纲《梅花赋》年归气新,摇云动尘,梅花待早,偏能识春。
⑤,竹。出自赵孟頫《修竹赋》,不枝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而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点评

《过秦论》《九怀·尊嘉》等不是辞赋,作业的目的是多涉猎历代辞赋。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5-4-22 2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2讲作业
http://www.tyscdxlt.com/forum.ph ... 0230&fromuid=55
(出处: 唐韵书院)

112司志全 第二讲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华岳;“华岳峰高,染莲花而翠活。”《秋色赋》唐·黄滔(840····911)出自《全唐集》。
(2)衡阳。“衡阳落日,和旅雁以飞来”《秋色赋》。
(3)宜春苑:宜春下苑,汉武帝所造,今陕西西安。“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春赋》·南北朝 庾信  出处《六朝文絮》。
(4)渭水:“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寒窑赋》宋·吕蒙正。
(5)齐国:“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寒窑赋》宋·吕蒙正。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松柏:“松柏风高兮岁寒出”《秋色赋》·唐·黄滔。
(2)梧桐:“梧桐蝉急兮烟翠死”《秋色赋》唐·黄滔。
(3)蒲桃:即葡萄,亦指酒。“石榴聊泛,蒲桃酦醅(po pei)”《春赋》·南北朝 庾信。
(4)菊:“金生火死,菊换兰萎”《秋色赋》唐·黄滔。
(5)琼英:梅花的别称。“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梅花赋》唐·宋璟。

点评

作业的目的,就是多涉猎历代赋作,对辞赋有一个大体了解。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4-23 09: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作业
92唐云海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五个地名:1. 巫山;2. 洛阳;3. 长安;4. 衡阳;5. 江陵。

以下是对巫山的说明:巫山是辞赋中的经典地名之一,常与神女传说联系在一起。在宋玉的《高唐赋》中,巫山被描绘为神女居住之地,其“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传说,赋予了巫山神秘浪漫的色彩。巫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还寄托了作者对爱情、理想等情感的隐喻,成为辞赋中表达情感与想象的重要意象。

二、辞赋中经常出现的五种植物:1. 芙蓉(荷花);2. 兰花;3. 桂花;4. 芰(菱);5. 芰荷(荷叶)。

以下是对兰花的说明:兰花在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它生长于幽谷,不与群芳争艳,香气清远,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例如在《离骚》中,屈原多次提到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在这里,兰花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诗人用以自比的高洁人格的象征。通过兰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高尚品德的情怀,兰花因此成为辞赋中表达高洁志向的重要意象。

点评

作业的目的,就是多涉猎历代赋作,对辞赋有一个大体了解。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4-23 1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黔山拾翠 于 2025-4-23 10:56 编辑

学员103陈忠

一、列举五个词赋中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的出处。
1.洛阳:出自潘承祥《洛阳赋》。《咏洛赋》,又名《洛阳赋(并序)》,写于2007年3月3日,当代著名辞赋家,桐城赋派创立者潘承祥先生,应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之邀而撰于雷池文渊,这是一篇吟咏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2.金山岭:出自南宋状元陈亮《永康县地景赋》。金山岭,指长城乡之荆山,荆山旧作金山,通县城有岭。
3.汉中:出自《汉中赋》。汉中的来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汉中盆地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邯郸:出自《邯郸赋》。邯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历史,曾为赵国都城和中原文化中心,孕育丰富成语典故,如“胡服骑射”等。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端,太行山脉东麓。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5.京师:出自曹植《洛神赋》。京师,指京城,指魏都洛阳。

二、列举五个词赋中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的出处。
1.桃花:出自唐代文学家皮日休《桃花赋》。《桃花赋》中的桃花既是自然之美的载体,也是爱情、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兼具审美与哲理双重意义。其核心在于以花喻人,借桃花之艳与多变姿态,抒写对美好事物与生命活力的礼赞。
2.梅花:出自唐朝宋璟《梅花赋》。在《梅花赋》中,梅花的核心象征意义是坚韧、高洁、乐观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梅花赋中的梅花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文化符号,融合了人格理想、民族特质与审美情趣,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意象。
3.杨柳:出自汉代孔臧《杨柳赋》。杨柳赋中的“杨柳”指的是柳树,而不是杨树‌。在古典诗词中,杨柳通常专指柳树,而不是杨树或两者的合称。柳树的枝条下垂,形状柔软漂亮,特别是生长在水边,随风飘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这种形态使得柳树在诗词中被广泛使用,象征着明媚的春光和勃勃生机。杨柳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是离别、思乡、春天、女性、愁绪。这些意象和象征意义使得杨柳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4.樱桃:出自南朝梁宣帝《樱桃赋》。①时序与珍贵的象征:樱桃在赋中被誉为“先百果而含荣”,强调其作为北方最早成熟的果实(“百果第一枝”),象征春日的生机与自然的馈赠。这一特性使其在古代礼制中承担“荐新”(祭祀祖先神灵)的重要角色,《礼记·月令》记载“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即印证此意。② 政治与文化的隐喻:唐代樱桃被赋予浓厚的礼制色彩,既是皇帝赏赐群臣的珍品(如唐中宗“芳林园尝樱桃”),也是新科进士“樱桃宴”的象征,代表恩宠与风雅。樱桃的稀缺性与早熟特性,使其成为权力、荣耀和文人雅趣的载体。③审美意象的升华:白居易以“樱桃樊素口”将樱桃比作女子红唇,奠定其作为“最迷人的喻体”的地位。樱桃的珠圆玉润、红艳晶莹的形态,被赋予女性美与诗意的双重美感。综上,《樱桃赋》中的樱桃既是自然时序的标记,也是政治文化符号与审美意象的复合体,其含义随历史语境不断丰富。
5.松柏:出自晋朝左芬《松柏赋》。根据参考内容,松柏在《松柏有心赋》等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含义:
①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恶劣环境中的生命力。松柏常生长于悬崖、高山等艰苦环境,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百折不挠的品质。“四季常青,经冬不凋”的特性被赋予刚毅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寓意,与儒家倡导的“威武不能屈”精神一致。艺术表现:赋中通过拟人化手法(如“松柏有心”)和比喻(如比作君子、勇士),强化其坚韧形象。②高尚品格的化身:正直高洁。松柏树干挺拔、枝叶不蔓不枝,象征正直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格,体现文人追求的“高风亮节”和超脱世俗的情怀,淡泊隐逸。松柏生长于山林,不慕荣华,与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相契合,表达隐士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③永恒与忠诚的意象:时间见证者。松柏寿命极长,象征永恒不变的情感(如忠贞爱情、坚定友谊)和历史传承,忠诚坚守。赋文强调松柏“千年守位”的特性,隐喻对信仰、家国的忠诚与责任。④民族与文化精神的载体:岁寒三友之一。松柏与竹、梅并称,代表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坚韧不屈的集体精神。文人寄托,古代士大夫常以松柏自喻,抒发对理想人格(如岁寒三友、君子固穷)的追求。
       总之,《松柏赋》中的松柏既是自然之物,更是文化符号,凝聚了坚韧、高洁、永恒等多元精神价值,反映了文人对道德境界和生命哲学的思考。

点评

不错,点赞!达到了作业学习的目的,就是多了解一些赋作,对辞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5-1 13:48 , Processed in 0.0649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