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122,齐志敏
第二讲作业: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溆浦‌ 出处‌ 屈原《涉江》《山鬼》等篇目创作于此地,是屈原流放期间的重要栖居地。
2、‌沅陵。出处‌:源自《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
3、江陵‌。原为楚国国都“郢“”,后称荆州,是楚文化核心区域。后来,刘禹锡诗中“江陵”延续了其历史厚重感,与屈原时代的地理背景呼应。
‌4、南浦‌:在《楚辞·九歌·河伯》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句,南浦,成为了代指送别的场地,充满了离愁别绪的诗意。
‌5、扶桑:‌扶桑在辞赋中主要象征着日出之地和东方神木‌。在《楚辞》中,扶桑被描绘成日出其间的东方大树,象征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例如,在《九歌·东君》中,有“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的诗句,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苔藓。它不是一种金贵的植物,无花无果,靠孢子繁殖,全世界有两万多种。苔痕藓迹,是中国诗人盎然诗情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古人诗人写到苔藓的诗句极多,大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刘禹锡《陋室铭》中所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汉成帝妃子班婕妤才华横溢,擅长诗赋,因赵飞燕的嫉妒,被逼入东宫。宫中清冷的她作诗写赋,把自己比作卑微的生命,如秋草似苔藓,传世作品《自悼赋》中一句“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更是掀开了中国文化对苔藓的歌咏先锋,让苔藓有了诗性,有了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2、柴胡。柴胡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上,不耐水浸。《战国策》说:“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
3、玉兰。古代文学作品中,兰桂常常一起提到,象征君子志行。“木兰”类的木材肌理细腻,加工性质好,可制作各种器物。
4、胡,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蒜。《离骚》中将大蒜与肉桂、蕙等香木、香草并提,大蒜在此也应该属香草范畴。大蒜自古即用于去除鱼肉的腥膻味,并可为食物增加香味,视为香草实至名归。
5、荇菜。《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