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回复: 64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4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董国根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176

回帖

217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77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本期作业为期一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29号  田凯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

4)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其所能,启智于民。教民以学,学而优,日积跬步,以则不断进步,乃学者之道也。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点评

学习了。第一题的1,“余家贫”不是动词开头,可省略;第二题,“以则不断进步”,语意或可斟酌,用词尽可能避免过于白话。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次作业:
06宋显清(白山黑水)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楚龚生遁迹华荣,冥心膴仕。解组还乡,抽簪归里。——蛛隐赋(以“仕宦人之网罗”为韵)刘应钧
2、昔郭伋之牧并州也,播无双之盛绩,建第一之丰功。凫鸟朝天,入丹蜂而返辙;熊辕载路,夹白鹿以观风。出自骑竹马赋(以“童子争迎郭细侯”为韵)卢爌
3、惟皇御历也,播一德之景光,统三正之令日。端大裘于正位,酌中灵于休吉。元老伏称于丹墀,大夫建祚于圣术。出自《元日观上公献寿赋(以题为韵)》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我乃从教半生,人称师者。自以为是久矣,不学无术于人前。不知自己半斤八两,而常口若悬河卖弄文墨,自视清高,会几句之乎者也,却不知赋之为何?其可悲乎?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观其步骤如流,驱驰若灭,恣馀力而耸跃,控中衢而迥绝。——汗血马赋(以“绝足方骋,流汗如珠”为韵)王损之(唐)
2、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出自《雪赋》,谢惠连
3、由是三性会合,攒簇元宫;二气升降,盘旋黄道。惟一味水银才变黑玉,故七返朱砂乃成红宝。珠橘琼榴,交梨火枣。——出自《金液大还丹赋》(以“学道之士,必修金丹”为韵)白玉蟾

点评

学习了。第一题,动词开头的句子,与此无关的,或可以删减。造句,真性情流露。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回帖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8号 史忠和
第四讲作业练习: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出自宋·苏轼的《前赤壁赋》。
2、 “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 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闲情赋》。
3、“想江妃之乍游,疑水仙之或驻”,出自唐·李德裕的《大孤山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吾本一介之书生,天生愚钝,志在勤修。自幼躬耕于庠序,经年醉墨于春秋。好研读而不求甚解,乐攻书则欲得闲悠。诵太白之诗文,不知其意;歌东坡之词翰,空叹其愁。深知劳动乃立身之本,总记苦辛为创业之舟。功凭己立,事在人谋。此乃人生之至理,亦惟尘世之良猷。师者在于传道,儒也恒之索求。今虽花甲,梦意难收。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原夫箫干之制,肇自伶伦:发语词“原夫”,出自潘岳《笙赋》 。意思是推究笙这种乐器的形制,最早创制于伶伦,通过“原夫”引出对笙起源的探讨。
2、且夫齐讴赵女,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发语词“且夫”,出自左思《吴都赋》。描绘了各地歌女汇聚,歌声优美动人的情景,以“且夫”承接上文,进一步铺陈吴都的繁华风貌。
3、原夫以节为珠,以声为纬。渐杳杳而无极,以多多而益贵。发语词”原夫”,出自唐代元稹的《善歌如贯珠赋》。用在句首,起到引起下文、推究本原的作用,有“推本溯源、探究其始”之意,表明接下来要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或起源等方面。

点评

学习,点赞!小赋文融合虚词,经历与志趣宛然可见。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回帖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96号何小平



第四讲作业练习

一、动词开头的辞赋例句

1. “登昆仑兮食玉英”
——屈原《九章·涉江》
(“登”“食”二动词开篇,直叙行动,展现超凡意境)

2. “揽騑辔以抗策”
——曹植《洛神赋》
(“揽”字领起,描绘驾车驱策的动态,为后文遇洛神铺垫)

3. “临青壁而系马”
——江淹《别赋》
(“临”字切入场景,勾勒离别时驻马青壁的画面,暗含怅惘之情)

二、虚词造句

1. 之:吾之志,在山水之间也。
(结构助词,表所属关系,强调志向所在)

2. 其:其声呜咽,如泣如诉。
(代词,指代声音,描绘哀婉情态)

3. 于:求学于京师,问道于鸿儒。
(介词,表处所与对象,体现向学之心)

4. 以:秉烛以游,乘月以归。
(连词,表修饰关系,刻画夜游的悠然意境)

5. 而:登高而招,见者益远。
(连词,表顺承,说明行动与效果的关联)

6. 则:积土成山,则风雨兴焉。
(连词,表承接,引出结果,符合“赋”的推论逻辑)

7. 乃:闻琴声清越,乃推户而入。
(副词,表顺承,译为“于是”,衔接前后动作)

8. 者:好读书者,常手不释卷。
(助词,指代人,形成“……的人”结构,简洁明了)

三、带发语词的例句

(发语词用于开篇或过渡,增强赋的铺陈气势)

1.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
——曹植《洛神赋》
(发语词“夫”,引发对洛神超凡姿容的赞叹,典型赋体起笔)

2. “盖闻皇羲之初,玄混未分”
——班固《幽通赋》
(发语词“盖”,用于追溯远古,引出对天地初开的铺叙,汉赋常见手法)

3.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
——鲍照《芜城赋》
(发语词“若夫”,转向对芜城昔日繁华的铺陈,体现赋的层层递进结构)

点评

学习了。第一题,最好成对出现,因为是辞赋的句子;第二题,是造句,引用词语未必不可,但还是以自造为优,所以个别如“积土成山,则风雨兴焉”,或可替换。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树芬 于 2025-5-6 06:16 编辑

98号陈树芬
第四次作业
一 以下是三个不同动词开,树头的古人辞赋句子及出处。
1 -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出自东汉张衡的《归田赋》。“游”字体现了作者在都邑中长久游历的状态,表达出其对现实的失望和想要归隐田园的心情。
2   - “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出自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践”是踩踏的意思,“搏”有搏击、攀爬之意,描绘出在天台山游历过程中艰难又充满趣味的情景
3  - “洒潘江,倾陆海云尔”:出自南朝梁代庾信的《哀江南赋序》。这里用“洒”“倾”来形容文章才华横溢,如潘岳、陆机般有江海般的文才。
二 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1    之:驾长风之烈烈,直上重霄;驭雷霆之赫赫,横扫八荒。
2    其:仰苍鹰其击空,志凌碧落;俯游鱼其潜渊,意适清泓。
3    于:置琴于石上,拨弦弄月。
4    以:揽星斗以入怀,握乾坤于指掌,纵意逍遥游太虚。
5    而:持吴钩而啸,剑气冲斗牛;跨骏马而驰,尘烟蔽原野。
6   则:雾散则青山显,翠影参差;日出则沧海耀,金光潋滟。
7    乃:溯溪行数十里,乃见深潭嵌玉,飞瀑垂珠,恍入仙境。
8   者:执卷诵诗者,情醉文墨;举杯邀月者,魂迷清辉。
三  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1  - “若夫 桂棹兰桡,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若夫”为发语词,引出作者在赤壁之下划船时的情景与感慨。
2  - “于是乎 ,蛟龙赤螭,䱭䲛渐离,鰅鳙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
- 出处: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作为发语词,承接上文,开始描述上林苑水中各种鱼类的活动情景,内心的感悟和对此次游历意义的认识。
3    - “尔乃 地势坱圠,卉木镺蔓。遭薮为圃,值林为苑。异荂蓲蘛,夏晔冬蒨。”
- 出处: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尔乃”是发语词,开始描述灵光殿周围的地势和草木繁盛的景象。

点评

学习,点赞!造句典雅而具诗意。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回帖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掬心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4讲作业
8号匡振甫
一、从古人辞赋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的句子,

①,或伸或缩,或低或昂。清陈希曾《蝇虎舞凉州赋》第四段。
②,渐耸吟肩,益闻鼓掌。滥戒吹竽,细征鸣盎。清蒋祥墀《击钵催诗赋》笫五段。
③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出自宋·苏轼的《前赤壁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8个字造句:
①天上清寒之袅袅,人间潇洒之暄暄。(之)
②罗汉终成其正果,仙人练就其意犹。(其)
③感冷雨于梧桐,见寒风于翠竹。(于)
④二三近邻,客至后堂以解笑:三五知已,人来前院以能立。(以)
⑤渐映千山而蔽野,遥分万水而倾江。(而)
⑥晕脸枯肠则红滿,清肌瘦骨则翠浓。(则)
⑦诚心乃随佛祖,实意乃念陀缘。(乃)
⑧千里乐居者,万民福在者。(者)
三、收集3个带发语的句子

①,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
②,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
  ③,又况鸣嶰谷之风,化葛坡之龙者哉。
元赵孟頫《修竹赋》

点评

学习了。第一题的①②,开头的不是“动词”;第二题,个别词语或可斟酌,如“练就其意犹”之“意犹”,个别虚词觉意义不大,如“感冷雨于梧桐,见寒风于翠竹”,遣词造句或可斟酌。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卢永莲 于 2025-5-6 22:06 编辑

本帖最后由 726609676 于 2025-5-6 16:24 编辑掬心唐韵公益网络课第四讲辞赋作业练习:

本帖最后由 726609676 于 2025-5-6 16:24 编辑
掬心唐韵公益网络课第四讲辞赋作业练习:
学员:卢永莲
学号:21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出处:曹植《洛神赋》  
2.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出处:贾谊《吊屈原赋》

3.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出处:张衡《归田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各自造句一个。
之-观玉水之连花骨,览琼峰之缀雪颜。
其-濯素手而其意虔,拂玄袖而其神全。
于-浴佛于清泉之畔,参禅于古木之前。
以-净凡心以涤尘烟,明慧性以窥真玄。
而-沐佛陀而修内境,聆梵音而破迷渊。
则-问菩提则云何往?叩般若则月正圆。
乃-随缘乃化碧波间,证道乃生青莲田。
者-忘机者得自在天,悟空者见不二禅。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于是乎崇山矗矗,嵳峩崔巍。
出处:司马相如《上林赋》发语词:于是乎(过渡引出空间描写)  
2.若夫寳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
出处:班固《西都赋》发语词:若夫(转折引入新意象)  
“若夫”从都城宏观叙述转向对具体礼器(寳鼎)的细节刻画。
3.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出处:曹植《洛神赋》发语词:尔乃(叙事场景转换)  
“尔乃”标志着从洛神形貌描写过渡到人神互动的情节。


点评

第一题要求动词开头的  发表于 4 天前
第一题要求动词的,所以1和2可斟酌;第二题造句,内容特别,或可注意的是:一般要求是完整的句子,不然语意很难明了。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回帖

2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1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26609676 于 2025-5-7 12:41 编辑

掬心唐韵公益网络课第四讲辞赋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28号丁素梅(清馨)

一、 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出自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2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出自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序》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今日郁郁之心情,皆因琐事烦扰。其烦也,难以言表。
于喧嚣尘世中,欲寻一宁静之所,以安吾心。
然世事繁杂,而心则易乱。
乃知修身养性之重要,方能处变不惊。
故吾当以平和之心待之,如此者,或可获内心之安宁。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2若夫游鯈高翔,薄集随波: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


2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出自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3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

从新修改了
谢谢老师指导!

点评

学习了。第二题造句,意思是需要自己写句子,若整句引用,则不合题目要求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65何军
第一题 、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登巉巖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
    ——宋玉《高唐赋》  
    ("登"为动词,描写攀登山岩的动作)
2.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洛神赋》  
    ("揽"为动词,表现手持缰绳的姿态)
3.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曹植《洛神赋》  
    ("背"为动词,描述地理方位的转换)

第二题、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岁逢乙巳,吾乃花甲之年,以小童之心习古诗已数载者也。虽无吟得惊四座之语,但所习诗词多而广,涉几朝代也。今幸于屏间识得掬心大师亲授辞赋。其团队业精人勤、规则严而可行。吾愿随其节拍而和,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则可望如期毕业。

第三题、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原夫”为推究事理的发语词,引出对“登高作赋”创作意图的阐释)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范仲淹《岳阳楼记》  
  (“然则”为承转性发语词,承接前文对岳阳楼地理的叙述,引出下文对人文景象的铺陈)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阿房宫赋》  
  (“嗟乎”为感叹性发语词,引出对秦朝统治者骄奢与民心背离的深刻议论)

点评

学习了,点赞!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0

回帖

9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
第四讲作业
128-廖国才

1.  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披襟领而长啸,冀微风之来思。——出自《大暑赋》。作者刘桢(175?-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作家,东平宁阳(今属山西)人。

2.  出入风云,去来羽族。——出自《柳赋》。作者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秦建治时古淮阴人。

3.  磨非用石,洗不加盐。出自《精金百炼赋》。作者陈沆(1785年-1826年,一说1825年),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又名白石山馆,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中国清代诗人、状元、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 陈沆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之:吾爱之深,责之切。("之"作代词,指代对象)
其:其行匆匆,似有急务。("其"作人称代词)
于:大道之行,始足下于跬步。("于"表动作起点)
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表凭借)
而:学而不思,犹入宝山空手归。("而"表转折)
则:见贤则思齐,遇不贤则内省。("则"表条件关系)
乃:三顾茅庐乃得见,诚心感天意。("乃"表结果)
者:善学者必善问,此通明之要者。("者"表判断语气)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若夫年临九域,韶光四极。出自唐代《春思赋有序》,作者王勃。

2.  洎夫元律发春,东风荐臻。出自唐代《连理树赋》,作者陈讽。

3.  及夫春光好,风信急。出自清代《落花赋》(吊瑶宫花史也)。作者尤侗(1618—1704),字同人,一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艮斋,晚自号西堂老人。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点评

学习了,点赞!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5-10 13:27 , Processed in 0.0561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