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进《红楼梦》,看看“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是如何避暑消夏的。 首先是衣饰方面。李白有诗《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在古代,寻常百姓尽可赤膊
裸睡消夏。可贾府乃公侯世家,公子小姐的一言一行皆有规矩束缚。《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薛宝钗去怡红院探视宝玉,见宝玉屋里
的大丫鬟袭人做的针线活“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宝钗很是惊奇,因在古代,
肚兜是女子和小孩贴身所穿,而宝玉的年纪,显然不适合再穿肚兜。可穿着衣服睡觉太热,不穿又怕他“睡觉都不留神”踢了被子而
受风染疾。于是,袭人费尽心思做了个“鲜亮”的肚兜,“哄他戴上了”,这样,“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
再者是消暑饮品。《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将鸳鸯送来的果子“都湃在那水晶缸里”,“湃”的意思是冰镇,即将水果放在冰块中,
等吃的时候取出来,“湃”过的瓜果吃起来冰凉爽透,消暑效果相当不错。不过,冰块在古代属于奢侈品,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存贮在冰窖里,只有豪门王室才有经济实力使用,因此,冰镇瓜果是古代达官贵族的特供独享之物。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了父亲一顿毒打后,“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徐凌霄在《旧都百话》记载:“暑天之冰,
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
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
当年街头最流行的夏日饮料酸梅汤,原系一款宫廷御用饮料。据说,兴起于白山黑水间的清帝祖先发明了酸汤子这款满洲饮料,
满人入关后,将酸汤子带入宫廷。到了清乾隆一朝,这位风流天子亦是一枚“资深梅粉”,茶前、饭后习惯喝上一盏酸梅汤。
在他的授意下,御膳房改进了配方,用去油解腻的乌梅,清热解毒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和洛神花、陈皮、桂花,
配上山泉熬制成“土贡梅煎”,这样的酸梅汤去腻解暑、生津止渴,冰镇后取出,倒在海碗里,一咂嘴,透心沁齿,含在嘴里,
像品红酒一样细细品味,能体味到乌梅、山楂之酸甜,桂花混合着蜂蜜的香甜,氤氲在唇齿喉舌间。也只有贾府这等公侯世家
才有资格享用这“清宫异宝,皇家御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