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9-12-8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边拾贝 于 2019-12-9 18:43 编辑  
 
唐韵诗词大学九期律诗毕业升级考卷 
 
(必考题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可选做。70分及格。考试时间:90分钟) 
 
群名片:    海边拾贝 
 
学号:     松组 
 
得分: 
 
一、填空题(1题5分,满分20分) 
 
1,普通话包括的四声有:阴平、( 阳平 )、(  上声)、去声; 
古代汉语包括的四声有: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2,七律中最常用的四种基本格式:“(  平)”起不入韵式,“(  平)”起入韵式,“( 仄 )”起不入韵式,“(  仄)”起入韵式。 
起句第二个字为“( 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称为平起。 
 
3,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 声律 )、( 对仗 )、( 押韵 )、定句、( 定言 )、( 节奏 )、章法。  
 
4,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为:( 首联 )或称起句,(  颔联)或称( 承句 ),颈联或称(  转句),尾联或称(  合句)。 
 
二、单选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 七言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个句式若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是犯了:A 三平尾,B 三仄尾,C 孤平。 
 
答:C.孤平 
 
2,若将唐诗“黄河入海流”易一字为“黄河入海浮”是犯了用韵八戒法:a 凑韵,b 落韵, c 重韵,d 倒韵,e 哑韵,f 僻韵,j 同义之韵,h 字同异义之韵。 
 
答:a、凑韵 
 
3,古诗“独有宦游人,偏凉物候新”是:a 明起,b 暗起,c 陪起,d 反起,e 引起,f 兴起。  
 
答:a明起 
 
4,古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属格律中的:a 拗休,b 偷春,c 借对,d 交股对。 
 
答:c,借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满分20分) 
 
1,律诗承转句中的名词的位置如何安排较好? 
 
答: 答:1、律诗中二联忌四言一法,指上联与下联句式完全相同。 
在一句中,如果有两个名词的话,要尽量把他们分开放。 
 
第一、四或者第二、五或者第一、三。总之,别把名词安排得太近。 
 
同类名词都用在一个位置上,更是诗家大忌。 
承转句(律诗中二联)要注意句式的选用,特别是律诗的颔联与颈联的句式,不要雷同。三句式、两句式、一句式、半句式、名词语句,错位句等句式交错使用,有利于疏密相间,常奇互济,增加格律诗的美。? 
 
2,合句该如何写? 
 
答: 答:  合,又称为结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 
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 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 以判断句作结, 
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三、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2、题外作结 
结处荡开一笔。 
总之:合,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四、写作题(满分40分) 
1,根据所给景物写一首五律(全景,景中暗含情),题目自拟(5分)。 
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起承转合层次连贯一致,切中题意(25分)。 
3,用字用词雅顺,句法清奇,品格高古雄远(10分) 
 
 金秋图 
山间临晚照,紫气溢流光。 
参树村边合,金英篱外香。 
清幽如画卷,浓淡似霞裳。 
愿做丹青客,吟来锦绣章。 
二 
金秋图 
山间临晚照,紫气溢流光。 
参树村边合,金英篱外香。 
笑声盈陌野,灿叶舞霓裳。 
愿做丹青客,吟来锦绣章。 
 
五、附加题以《秋收》为题成联一副,单边不得少于七个字(满分20分,可选做) 
万亩谷香盈野陌 
千村日好少闲人 
秋收 
 
 
满院果香多远客 
千门月好少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