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回复: 0

《词班第14讲作业点评》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181

回帖

334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0
发表于 昨天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词班第14讲作业点评》
词第十四讲作业要求:填一首《醉太平》,题目自拟。
要点:
1、平起(用上景下情法)
2、意象的选取要美
3、过片用承上启下之法
4、自评是否做到了以上三点要求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词第十四讲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人生似梦
7~12点评老师:廖航楼
13~18点评老师:嫦娥
19~24点评老师:御风
25~30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31~36点评老师:澄澄
37~39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1~6点评老师:人生似梦

1.
醉太平·岁月沉香
学员81余永平
霜丝染霞,晴窗煮茶。流年酿得醇嘉,愿延芳续纱。
风梳鬓华,梦萦漏沙。余生不恋尘哗,独随残照斜。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景写暮年的沉淀,下片情写承接自然,上景下情,体现了人到中年的豁达和通透。整体不错学习了。
2.醉太平·恋乡
学员79邹新亮
纤云壁纱,西天灿霞。依窗明月光斜,绪飞秋远遐。
庭前树丫,庭中茗茶。浮生老越思家,更听风漏沙。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写倩云晚霞,明月依窗,体现了一种清凉的傍晚之景。下片写庭中的夜景和感触,整体不错,就是感觉写的有些散了。和题目关联不紧密。可以改下题目会更好。
3.醉太平·梦回故乡
学员78闲云野鹤
金风送凉。黄花酿香。雁声越过横塘。任山高路长。
梦回故乡。情牵爹娘。炕头互诉衷肠。更倾杯举觞。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写秋风飞雁,为梦回故乡做铺垫。下片写梦里回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4.醉太平·重游故乡
学员73行稳致远
春花正芳。垂纶翠塘。风摇碧涧溪光。醉田园故乡。
娇娥采桑。山歌荡扬。青林幽会情郎。愿双莺远翔。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景写家乡的田园春景,下片情写田园风光,人美歌飞,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整首词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对家乡春景的热爱。
5.醉太平·夜思
学员75梅影
云横柳塘。风欺竹窗。孤灯照影成双。对寒空月凉。
闻歌念乡,思亲感伤。天涯漫数星芒。愿初心莫忘。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景写,写出了夜的寒凉和孤寂。下片写思乡,徒怜天涯路远,只是初心莫忘这句和夜思也是关联不大,再改一下。
6.醉太平·秋日舒怀
学员25中国书画
秋山落霞,清流绕家。后庭弥得醇嘉,染朱檐牖纱。
少年气华,文辞集沙。举杯狂放喧哗,挂帆身不斜。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景写点明时间是秋天由远至近,写出了秋的豪爽。下片写少年时代狂放,不过挂帆这句感觉突兀了,和前面断痕了,这句再炼,整体不错学习了。

7-12点评老师:廖航楼
7.醉太平•贺神舟二十凯旋
学员08史忠和
星河砺光,穹舱拓疆。航天屡创辉煌,破危尘险障。
换船返乡,英名远扬,五星耀彻东方,续中华梦长。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用韵规范。
醉太平这个词牌第一、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及四字,最好用去声,方可将调激起。
拓疆一词有点偏,带有"开拓疆土"的强势感,与航天"探索未知"的核心调性略有偏差拓疆不如探疆;危尘险障太抽象,指向笼统模糊,未锚定太空场景。返乡偏口语化且格局较窄,配不上航天这么大的事件。中华梦是什么梦?强国梦还是复兴梦?表述较宽泛未明确具体指向,让主题落点不够扎实。"中华梦"虽宽泛,但结合"五星耀彻东方"的语境,读者可自然关联民族发展愿景,并非完全不可用;"拓疆"若从"星际探索新疆域"的广义角度理解,也有一定合理性,只是"探疆"更贴合航天"探索未知"的主流叙事调性。
8.醉太平•白云客与红尘
学员61钰杰
空山雨晴,幽泉石鸣。竹间玄鸟翾轻,伴松风数声。
蒲团旧盟,禅钟渐清。白云倦客无名,共红尘万灵。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十一部平声韵,用韵规范。
这首词意象串联松散,意象与主体指向模糊,禅意过渡与结尾呼应生硬。
意象串联松散:句间缺乏有机关联。
自然意象拼接感强:"空山雨晴"(开阔山景)、"幽泉石鸣"(近景泉声)、"竹间玄鸟翾轻"(竹间特写),无过渡词或动作衔接,像独立画面堆砌。
动静、视听脱节:玄鸟"翾轻"的动态与松风"数声"的静态听觉,既无空间呼应(如鸟穿松竹),也无因果关联(如鸟飞带起风声),关联极弱。
主体与意象指向模糊:核心视角不明确
语法表述不清晰:"石鸣"未明确主语,按逻辑应为"幽泉石上鸣","石上"作状语,才能体现"泉在石上发声"的逻辑。
核心主体歧义:"白云倦客无名"未界定视角,是"白云如无名倦客",还是"与白云相伴的无名隐者",导致意境发散。
意象定义模糊:"玄鸟"未作暗示,通常指燕子(或春日常见灵鸟),但原词未让其与山景、禅意形成呼应,显得孤立。
禅意过渡与结尾呼应生硬:情感线索断裂
禅意铺垫不足:过片"蒲团旧盟""禅钟渐清"的禅意,仅靠"松风"铺垫,缺乏"见景生禅"的递进(如泉声松风引人静心),过渡牵强。
结尾突兀脱节:"共红尘万灵"突然转向对红尘万物的感慨,与前文"空山""白云""禅钟"的清寂语境无勾连,未形成"隐者观红尘"的逻辑闭环,情感线索不完整。
9.醉太平•西海晚霞
学员06肖正英
霞沈岫遥,风微树翛。半泓雄赭浮礁,映归鸥翅梢。
行云绛霄,流星暗飚。残光漫煮江潮,倩长空气豪。
【注】树翛:庐山西海水中的一棵树,曾经发大水时被淹没了仨月,水退时枯萎,后神奇复活,当地人称之为神仙树,沧海一树。
廖航楼老师点评:该词格律严谨,通篇押词林正韵第八部平声韵,用韵规范工整,写景颇具画面张力,是其显著亮点。
首拍起句"霞沈岫遥"贴合晚霞远阔之景,逻辑自洽;但"风微树翛"二句缺乏内在关联,"风微"的轻缓与"树翛"(注中"神仙树")的独特意象未形成有效呼应,衔接稍显松散。后续"半泓雄赭浮礁"一句,与前文景境的关联性亦不足:"雄赭"用词生僻,未作明示所指(疑似落日余晖或礁石色泽),易让读者产生困惑,难以顺畅融入整体场景。
过片"流星暗飚"的意象略显突兀:"流星"多为夜景典型意象,而词作核心是"西海晚霞",此时段出现流星与场景时序不符,破坏了晚霞氛围的连贯性。"残光漫煮江潮"一句存在双重疑问:其一,"残光"指代模糊,未明确是流星余光还是落日残照;其二,"漫煮"虽具炼字巧思,但与"残光"的柔和特质缺乏意境呼应,表达稍显牵强。
结拍"倩长空气豪"的意境转折生硬:前文聚焦晚霞、归鸥、江潮等具象景致,基调柔美而壮阔,结拍突然转入"气豪"的抽象抒怀,未作过渡铺垫,导致全词气韵断裂,收尾味道与前文不协调。
10.醉太平•读毛泽东《七古·咏蛙》
学员56御风
荒陂草青,残阳镀棱。孤蛙踞垄凝睛,蓄风云待兴。
丹心未平,锋芒暗腾。少年振臂呼朋,唤春潮破冰。
廖航楼老师点评:该词格律严谨,通篇押词林正韵第十一部平声韵,用韵规范工整,贴合《七古·咏蛙》"蓄势壮志"的核心意境,是其鲜明优点。
"棱"字用词生僻,日常表达中"残阳镀棱"并非常用搭配,难以让读者快速构建具象场景,导致画面感模糊。"凝睛"一词采用拟人手法,既强化了孤蛙作为上片主角的专注姿态,又未超出合理范畴,属于恰当的表达。
过片"丹心未平"的拟人力度过重:"丹心"特指人的赤诚情志,若用以形容蛙,则与蛙的本能蓄势属性不符;若转而指代后文少年,又因上片未作任何人事铺垫,直接跳转导致上下片意象断裂。
"少年"一词的出现尤为突兀:上片全程以孤蛙为核心主角,聚焦其"踞垄凝睛""蓄风云待兴"的状态,未设置"蛙的意象→人的感怀"的过渡衔接,下片突然切换至"少年振臂呼朋"的视角,结构逻辑不够顺畅,破坏了全词的意境连贯性。
11.醉太平•为诗词沙龙活动点赞
学员80冷梅
风清月明,鸾笙凤筝。诗廊十五新晴,正歌飞画楹。
朱弦玉声,红裙翠旌。座中谁解幽情,但杯深笑盈。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十一部平声韵,用韵规范。
原词存在三大核心问题——天气意象重复、视听意象冗余、情感转折跑偏且结尾延续错误,导致主题与逻辑不够连贯。
1.天气意象重复:环境描述冗余
首拍"风清月明"已明确勾勒出清朗的夜景基调,清晰界定了活动的环境氛围。
歇拍"诗廊十五新晴"再次强调"晴好"天气,与首拍核心意象完全重复。
重复未新增场景细节或活动相关信息,仅单纯叠加天气描述,造成表达冗余,削弱了"环境铺垫→活动展开"的推进感。
2.视听意象重复:过片缺乏层次
前片"歌飞画楹"聚焦"歌声",以听觉为核心,兼具歌声扩散的空间动态感。
过片"朱弦玉声"指向"琴弦之声",同样是纯粹的听觉意象,未跳出听觉范畴。
两者无感官维度的拓展(如未补充视觉、触觉等),也无场景聚焦的转换(如从整体合唱到个体演奏),导致过片缺乏转折与层次,显得冗余重复。
3.情感转折跑偏+结尾延续错误:主题脱节
词作核心是"为诗词沙龙点赞",前片聚焦活动的热闹雅致,主题明确。
下片"座中谁解幽情"突然转向"无人解幽"的孤寂感,与"点赞"的正向主题相悖,情感转折生硬跑偏。
结拍"但杯深笑盈"未修正这一跑偏,反而延续了"幽情+笑盈"的矛盾表达,既未回归沙龙的愉悦氛围,也未理顺情感逻辑,导致主题与情感线索断裂。
12.醉太平•幽居
学员11树秀梅香
风轻露浓,云闲月朦。竹篱斜映帘栊,有琼枝缀红。
邀朋唤侬,茶香酒融。漫斟往事千钟,守心舟自慵。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一部平声韵,用韵规范。
此词存在四大核心问题——意象逻辑矛盾、字词表意欠妥、句间关联松散、用词晦涩,影响了意境的连贯性与可读性。
1.意象逻辑矛盾:场景与事物属性冲突
"风轻露浓"存在内在矛盾:风的存在会加速露水蒸发,"轻风"虽风力不大,但仍与"浓露"的湿润状态相悖,不符合自然逻辑。"风轻"并非绝对不能有露,但"浓露"的形成更依赖"无风"或"微风极弱"的环境,"风轻"与"浓露"虽非完全相悖,但确实存在场景合理性的偏差。
"琼枝缀红"与"月朦"场景冲突:"琼枝缀红"描绘的是枝头缀满红花的鲜明景象,更贴合白昼所见;而"月朦"明确界定了夜景语境,两者无过渡衔接,场景跳转生硬。
2.字词表意欠妥:单字无法完整传情
"月朦"的"朦"为单字用法,表意不完整。"朦"需与"胧"搭配成"朦胧",才能充分传递月色模糊、隐约的意境,单字使用显得仓促,无法满足诗词的表意精度。
3.句间关联松散:缺乏自然过渡
首拍与歇拍脱节:前句"风轻露浓、云闲月朦"聚焦夜景的清幽,后句"琼枝缀红"突然转入昼景意象,无时间或视角过渡,像独立画面拼接。
过片与上片歇拍突兀:上片结尾停留在"琼枝缀红"的景物描写,下片"邀朋唤侬"直接切入"邀友相聚"的场景,未铺垫"有朋可邀"的前提,跳出了前片的幽寂氛围,衔接生硬。
4.用词晦涩:含义模糊影响理解
"心舟自慵"中"自慵"表述生僻晦涩。"慵"本指慵懒,但"自慵"并非常用搭配,读者难以直观理解其含义(推测为"守着内心的闲适,自我慵懒度日"),用词不够通俗自然,削弱了词作的可读性。古词中即便追求"炼字",也需以"读者可理解"为前提"自慵"的晦涩超出了常规炼字的范畴。
13~18点评老师:嫦娥
13.醉太平•秋夜
学员96戒盈
疏桐坠黄,寒潭映霜。归鸿掠破残阳,送西风晚凉。
秋深夜茫,愁思暗藏。灯前瘦影微长,更使青鬓苍。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点赞!词谱要求上阙1.2句对偶,黄-霜对不上,凑韵嫌疑,“送西风”自然风吹或者起风,不是送风,例词下阙“思君忆君”两个君要求有规律重字,没做到。
“青鬓苍”青-苍前后矛盾,表达不清思想情感,鬓苍自造词凑韵嫌疑。建议修改。
14.醉太平•家乡美
学员05翀
湖山静嘉,溪桥影斜。黛烟漫卷轻纱,掩粉墙杏花。
先贤韵遐,今传百家。风来共话桑麻,沁诗心若茶。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16字“粉:应平。例词下阙“思君忆君”两个君要求有规律重字,没做到。”心若茶”表达意思不准确,心和茶怎么相似的?凑韵嫌疑,建议修改。
15醉太平•秋宵寄忆
学员92风信子
秋窗冷灯,疏檐滴声。寒蛩暗泣三更,搅离人梦惊。
孤衾泪零,遥山雾横。音书望断云程,恨相思未平。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点赞!词谱要求上阙1.2句对偶,秋-疏对不上,凑韵嫌疑,例词下阙“思君忆君”两个君要求有规律重字,没做到。建议修改。
16.醉太平•枫
学员38蓝天白云
丹枫醉霞,寒秋染纱。万山燃遍云遐,正千枝焰花。
霜天日斜,填词兴赊。一杯香茗佳茶,更秋光满家。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点赞!例词下阙“思君忆君”两个君要求有规律重字,没做到。“佳茶”不顺口,凑韵嫌疑,建议修改。
17.醉太平•洪崖丹井
学员90陈玲
寒溪漱云,疏梅卧垠。丹崖溜雨侵痕,浸千年藓纹。
风牵客魂,泉鸣旧恩。一瓢饮尽清温,忘人间岁奔。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点赞!例词下阙“思君忆君”两个君要求有规律重字,没做到。“岁奔”口语,凑韵嫌疑,建议修改。
18醉太平•乡愁
学员55感恩
残阳染霞。孤洲映葭。梦中又见吾家。看云低暮纱。
踏风逐涯。岁滋鬓华。夜寻残酒无赊。又愁醒鼓蛙。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点赞!例词下阙“思君忆君”两个君要求有规律重字,没做到。“鼓蛙”口语,凑韵嫌疑,建议修改。
19~24点评老师:御风
19.醉太平
学员66云水无心
盈盈水波,悠悠夏荷。花开仙境烟萝,比伊人美么。
情心几多,相思几何。入词可作消磨,却难除旧疴。
御风老师点评:符合词谱,句式格式规范,节奏明快。过片:“情心几多,相思几何”承上阕“伊人”之景,启下阕相思之情,承上启下自然。结句“比伊人美么”(领字“比”去声,第四字“美”上声)、“却难除旧疴”(领字“却”去声,第四字“除”平声,此处稍欠,但不违律),基本符合上一下四要求。用韵韵脚统一。对偶/流水句:发端“盈盈水波,悠悠夏荷”为对偶句,对仗工整;过片“情心几多,相思几何”为流水句,衔接自然。上下阕格式一致,符合吕调要求。无无规律重字,对偶处无刻意重字,合规。内容:清新婉约,情感中性,符合词牌调性。脉络:上景(水波、夏荷)下情(相思、旧疴),脉络清晰,景情关联紧密。
20.醉太平•初冬闲游
学员18美好人生
斜阳照汀,柔波漾晴。荻芦飞絮轻盈,有鸳鸯戏萍。
独吟漫行,笛悠鸟鸣。江边月季含情,似东风又生。
御风老师点评:平仄、句式符合词牌要求。过片:“独吟漫行,笛悠鸟鸣”承上阕江边之景,启下阕闲游之情,承上启下得当。领字:结句“有鸳鸯戏萍”(领字“有”上声,第四字“戏”去声)、“似东风又生”(领字“似”去声,第四字“东”平声),符合领字规则。用韵韵脚和谐。对偶/流水句:发端“斜阳照汀,柔波漾晴”为对偶句,画面感强;过片“独吟漫行,笛悠鸟鸣”为流水句,动静结合。换头:上下阕格式一致,吕调规范。无无规律重字,合规。内容:初冬闲游场景轻松,情感中性,贴合词牌调性。脉络:上景(斜阳、柔波、荻芦、鸳鸯)下情(独吟、笛悠、月季含情),脉络清晰,景情相融。此词意象(斜阳、柔波、荻芦、月季)优美,过片衔接自然,整体质量较高。
21.醉太平
学员32寒玉
秋高雾轻。林深陌经。凋花残叶无争。听寒鸦几声。
无情有情。何魂是萦。倒教蝶舞花屏。酒不胜忘醒。
御风老师点评:“教”“胜”“醒”平仄有误,句式:4/4/6/5格式正确。但“何魂是萦”表述稍显晦涩,领字:结句“听寒鸦几声”(领字“听”平声,不符合上一下四领字仄声要求)、“酒不胜忘醒”(领字“酒”上声,第四字“胜”去声),前结领字违规。用韵韵脚合规。内容:情感偏纠结,稍显沉重,与词牌“轻松中性”调性略有偏差。脉络:上景(秋高、林深、凋花、寒鸦)下情(无情有情、蝶舞、忘醒),脉络基本清晰,但部分表述晦涩影响理解。其他:意象(秋高、雾轻、凋花)尚可,但“陌经”用字错误需修正;词中有平仄、领字违规是主要问题。
22.醉太平
学员09萧闲
疏烟绕汀。残霞褪屏。寒漪漾乱孤星。怅遥空露泠。
临风细听。遥天雁声。锦书欲写还停。奈归期未凭。
御风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词谱,句式规范,节奏舒缓。过片承上启下自然,衔接紧密。结句“怅遥空露泠”(领字“怅”去声,第四字“空”平声)、“奈归期未凭”(领字“奈”去声,第四字“期”平声),符合领字规则。韵脚统一和谐。对偶/流水句:发端“疏烟绕汀,残霞褪屏”为对偶句,对仗工整;过片“临风细听,遥天雁声”为流水句,动静结合。换头:上下阕格式一致,吕调规范。:无无规律重字,合规。内容:情感略带怅惘,但整体中性,符合词牌调性。脉络:上景(疏烟、残霞、寒漪、孤星)下情(听雁、锦书、归期),脉络清晰,景情相生。此词意象优美,过片衔接流畅,领字使用规范,整体质量较高。
23.醉太平·秋恋
学员12诗韵含芳
丹枫举霜,残莲卧塘。风扶桂影飘香,染秋光半廊。
凭栏念长,凝神忆芳。云笺墨浸文章,诉眉尖断肠。
御风老师点评:符合词谱,句式正确,节奏明快。承上启下自然。结句“染秋光半廊”(领字“染”上声,第四字“光”平声)、“诉眉尖断肠”(领字“诉”去声,第四字“尖”平声),符合领字规则。韵脚和谐。对偶/流水句:发端“丹枫举霜,残莲卧塘”为对偶句,对仗工整;过片“凭栏念长,凝神忆芳”为流水句,衔接自然。换头符合要求。无无规律重字,合规。内容:秋恋主题清新,情感中性,贴合词牌调性。脉络:上景(丹枫、残莲、桂影)下情(凭栏、忆芳、诉断肠),脉络清晰,景情关联紧密。意象(丹枫、残莲、桂影)优美,过片衔接流畅,整体表达凝练。
24.醉太平·梅雪
学员03静雪
风声渐消,琼英漫飘。轻盈玉蝶含娇,覆疏枝未摇。
梅心暗抛,银装素描。澄清一色相邀,共白头至交。
御风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词谱处。句式规范,节奏舒缓。过片:“梅心暗抛,银装素描”承上阕“风声、琼英、疏枝”之雪景,启下阕“梅雪相邀”之情,承上启下自然,衔接紧密。但是“未摇”费解。领字:结句“覆疏枝未摇”(领字“覆”去声,第四字“枝”平声)、“共白头至交”(领字“共”去声,第四字“头”平声),符合领字规则。用韵韵脚统一。对偶/流水句:发端“风声渐消,琼英漫飘”为对偶句,符合要求;过片“梅心暗抛,银装素描”为流水句,动静结合。换头规范。无无规律重字,合规。内容:梅雪主题清新雅致,情感轻松中性,贴合词牌调性。脉络:上景(风声、琼英、疏枝)下情(梅心、银装、共白头),脉络清晰,景情相融。意象优美,过片衔接流畅,“共白头至交”意境深远,整体质量较高。
25~30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25.醉太平·错位
学员30船夫
莺啼柳斜。云游漏纱。小楼春掬新茶。正双飞燕家。
红丝暗赊。青丝鬓华。谁怜暮色孤鸦?吊空枝月牙。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上阕"双飞燕"的圆满与下阕"孤鸦""空枝"的寂寥形成错位结构。这种设计呼应了标题"错位"——"红丝暗赊"(姻缘期待)与"青丝鬓华"(年华老去)的时间错位,"春掬新茶"(温暖当下)与"暮色孤鸦"(凄凉晚景)的空间错位。
特别欣赏"漏纱"这个独创意象,既形容云影如纱,又暗喻时光流逝,比传统"云纱"更具穿透力。典故化用也自然,"吊空枝"令人联想到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但"月牙"的加入让画面从苍茫转为清冷。可能需商榷的是"春掬新茶"的"掬"字,虽新颖但稍显刻意,或可试"春沸新茶"更合煮茶场景。
最震撼的是时空折叠手法:上阕春昼的燕双飞,到下阕暮夜中的鸦独吊,仅用"谁怜"二字转场,比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更决绝。若说建议,末句"月牙"或可改"月槎",既押麻韵又暗含"星汉西流夜未央"的漂泊感,强化人生错位主题。
一、暮色(时间)、孤鸦(生命)、空枝(空间),三重视角共筑苍凉画境,技法纯熟。
二、意象解读与情感张力,意象群,象征意义,情感递进。莺柳、双飞燕、春意盎然,圆满相伴,乐景反衬孤寂(上阕暖色调)红丝暗赊、青丝鬓华、姻缘未果vs年华凋零。核心错位:愿违VS时逝暮鸦、空枝、月牙生命孤寂,希望渺茫(冷色调收束)存在之虚无感点睛之笔:“红丝暗赊”暗引月老红线的民俗,但“赊”(虚妄期待)与“鬓华”(真实衰老)对撞,点破“错位”主题——所求皆迟暮,所待成空影。
三、艺术手法评析、时空折叠
上阕“小楼春茶”的静谧时光,突接“暮色孤鸦”的苍茫暮色,压缩人生春冬于一词,恍如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时空苍凉感。隐喻系统“漏纱”:云如薄纱漏光,暗喻时光不可捕;“吊月牙”:月牙如钩“吊”住空枝,赋予无情自然以悲悯姿态,直追李白“举杯邀明月”的物我对话。
四、改进建议:下阕首句衔接:“红丝暗赊”可增补具体情境(如“旧帕”),强化“错位”具象化(参考张可久以“鸳鸯瓦”“秋千架”勾连今昔)。末句留白:“月牙”稍显直白,或可化用“孤檠”(残灯)等物象,更深沉传递长夜独守之意。
总结:古典意蕴的现代共鸣,此词以宋词骨架,注入元曲凝练,在“燕双飞”与“鸦独吊”的错位中,揭示人类永恒的孤独困境——正如关汉卿笔下“娇艳芳菲,怎奈无人赏”。若稍增叙事细节(如添加“锈镜”“旧笺”),可将个人嗟叹升华为时代共感。
26.醉太平·秋思
学员52好雨
秋深夜长。风寒露凉。清辉漫上西窗。照离人独伤。
相思暗藏。真情怎忘。今宵蛩语萦堂。更愁人断肠。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上片写秋夜寒凉、月光照孤影,下片转相思难忘、蛩声添愁,整体是典型的秋夜怀人主题。
一、语言凝练性。全词无赘字,如“漫上”“暗藏”“萦堂”等动词精准传递动态画面,延续了《醉太平》词牌“辞清意切”的传统。
二、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1、典型秋夜意象群,自然意象:“风寒露凉”“清辉”(月光)、“蛩语”(蟋蟀声)构成冷寂的秋夜场景,与沈善宝《醉太平·秋夜》中“风声雨声”“作成一片秋声”异曲同工。
2、空间意象:“西窗”“堂”封闭空间强化孤独感,呼应古人“夜雨疏桐透梦魂”的孤寂。
3、情景交融手法:月光“照离人独伤”以物衬人,与“晚凉明月皎”的闲适相反,此处月光成为愁绪的催化剂;
4、“蛩语萦堂”以声写静,虫鸣更显夜阑人寂,类似“蛩音碎”的愁思笔法。
三、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化,双重视角推进
1、上片写景铺垫:“秋深夜长”点明时间漫长难捱,“离人独伤”直抒胸臆。2、下片心理刻画:“相思暗藏”与“真情怎忘”矛盾中见执念,“更愁人断肠”以“更”字递进情绪,类似元曲“才沾黏便滚”的张力。
3、愁绪的普世性:将个人离思升华为秋夜经典愁境,如“不堪愁绪诗情”,末句“断肠”化用古典诗词常见意象,情感冲击力强烈。
四、可优化建议:意象创新,秋夜元素稍显常规,可参考“渔翁收钓”“炊烟袅”的生活化细节,或黄淮词中“心猿恨锁”的奇幻比喻,增添新意。结句余韵“更愁人断肠”直白收束,若借鉴沈善宝“终黄粱未成”的虚化处理,或以景结情(如“月堕西厢”),余味更深长。
总结。此词承袭《醉太平》清雅传统,以凝练语言、典型意象构建秋夜孤怀,情感真挚动人。若在个别意象的创新性与结句的含蓄性上稍加锤炼,可更近宋词神韵。
27.醉太平·赏菊
学员40菡子
霜凝玉丛。风梳秀容。繁英缀彩秋浓。傲寒枝独雄。
掬香入盅。裁诗意通。花前逸兴融融。遣尘烦尽空。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霜凝玉丛"的"凝"字用得妙,把白霜凝结在菊丛的景象写活了。古清平乐词也用过"霜菊花枝瘦"的类似描写,但这里"玉丛"的比喻更显珍贵。"风梳秀容"的拟人手法也很生动,古诗描写菊花"丝蕊娇黄"可作参照。下阕转入抒情,"掬香入盅"的动作描写很传神,"旋洗霜须对晚丛"的品菊雅趣。"遣尘烦尽空"的结句境界开阔,与"相思消遣昏黄"相比,更显超脱。整体来看,这首词最出色的是意象营造,特别是"傲寒枝独雄"的拟人化描写,比"抒心傲斗兰钗"更显英气。结尾的禅意升华也自然流畅,比"独对西风楚楚"的单纯写景更有余韵。
分析:1.词牌运用与格律,词牌契合度:
本词上下阕各四句四平韵,韵脚“丛、容、浓、雄”与“盅、通、融、空”均属《词林正韵》第一部,音韵谐畅。符合词牌“抑扬顿挫”的声情特点。沈伯时《乐府指迷》强调“去声字激越”,本词“傲”“遣”等去声字巧妙强化了菊的孤傲与超脱感。2.意象与意境,秋菊风骨:上阕以“霜凝玉丛”开篇,霜色与菊瓣的“玉”质呼应,凸显高洁;“风梳秀容”拟人化描绘菊的绰约风姿。“繁英缀彩秋浓”则点出菊作为深秋主角的绚烂,与“丝蕊娇黄香气嗅”异曲同工。下阕“掬香入盅”将菊香物化为可饮之灵物,深化互动感;“裁诗意通”暗合陶渊明采菊传统,呼应“对花把酒读陶诗”的雅趣。精神升华:“傲寒枝独雄”赋予菊抗争性的英雄气概,突破传统隐逸意象;结句“遣尘烦尽空”由赏菊上升到心灵净化,与禅意相通,较之“独对西风楚楚”更显豁达。3.艺术手法,炼字精妙:“凝”“梳”“缀”“裁”等动词精准凝练。“凝”字既写霜华覆菊的静态,又暗含时间流逝(“烟波晚照”同理);“梳”字赋予秋风柔情,弱化萧瑟感。空间转换:由外景(霜菊)到内感(逸兴),再到心境(尘空),层次分明。类似古词中“散幽香入怀→显黄花异才”的由物及人逻辑。4.改进建议意象拓展:可参考菊展中“双龙戏珠”“凤凰展翅”等造型,增加“菊与人文景观互动”的细节(如“影叠石瘦”“韵衬楼台”),使画面更丰富。用典深化:引入彭泽令(陶渊明)、重阳节等文化符号(如“曾期幽梦同君会”),强化历史厚重感。
总结:此词以简练笔法勾画菊之形神,兼具婉约与豪放之气。整体堪称咏菊佳作,尽显秋日诗心。
28.醉太平·中秋望月
学员82无痕之痕
冰轮碾空,琼楼映穹。桂香漫透帘栊,趁秋光正浓。
澄明望中,团圆意同。人间天上融融,共笙歌九重。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一、意象选取与文化象征,传统中秋元素的凝练运用“冰轮”“琼楼”:以玉轮喻月(如古诗“金镜碾空悬古桐”),琼楼指月宫仙境,呼应“广寒宫有清修地”的传说,赋予月色清冷圣洁之美。“桂香”:紧扣中秋桂花意象(“飘香桂子又霜天”),通过“漫透帘栊”传递香气弥漫的动态感,暗合民俗中“桂子落人间”的吉兆。“笙歌九重”:既写人间佳节欢庆,又隐喻天上仙乐(“人间天上,清辉两岸,共此今朝”),构成天地同乐的圆满意境。空间意境的层叠拓展。从“碾空”“映穹”(仰望)到“帘栊”(近观),再至“人间天上”(俯仰交融),最终升华为“九重”天界,形成由实入虚的立体空间,效法张孝祥“表里俱澄澈”的宇宙观照。
二、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炼字精妙,动静相生“碾空”:以动词“碾”赋予月亮动态,似“金镜碾空”的磅礴气势,突出月行天际的庄严感。“趁秋光正浓”:“趁”字灵动,将桂香拟人化,呼应“金秋萦喜庆”的时节生命力。对仗与音韵的和谐。上下片首句工对(“冰轮碾空”对“澄明望中”),符合《醉太平》词牌“首两句须对”的格律要求。通押平声“东韵”(空、穹、栊、浓、中、同、融、重),音韵绵长如月华流淌,暗合散曲“冰轮一夜星空遛”的悠扬意境。
三、情感内核与哲理升华
“团圆意同”的双重寄托。既写人世亲情团聚(“家山顶上那轮月,亮在心间分外明”),又暗含仙凡共情(苏轼“千里共婵娟”),突破时空界限,深化“天人合一”的中秋哲思。澄明之境的审美追求“澄明望中”一语双关:既描月夜清朗(“玉鉴琼田三万顷”),亦喻心境通透,呼应“凉夜清辉满客篷”的超脱襟怀。
四、可商榷之处,意象密度:下片“人间天上融融”稍显直白,若化用17“冰蟾皎洁”的朦胧笔法,或更添余韵。创新空间:当代中秋常融家国情怀(如“盼同宝岛,共享繁荣”),可尝试注入时代语境。
总结:此词深得中秋神髓:上片以物象造境,下片以心象传情,将传统意象、音律之美与圆融哲思熔铸一体。若参照“茅台中秋望月套盒”的古今融合思路,或可进一步拓展文化表达的当代性。整体堪称一曲月光与人文交织的醉太平颂。
29.醉太平·送君塞北
学员10松风
梧桐翠微,征车迫催。月台别话千堆,送关亲夕晖。
殷勤莫推,蹉跎莫为,休须胡雁南飞,遍繁霜未归。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一、词汇与意境:“迫催”稍显生硬,可参考例词中“车鸣笛催”的自然感,或改为“声催”增强画面联想。“月台别话千堆,送关亲夕晖”:黄昏送别的经典意象(夕晖)与“别话千堆”的细节刻画生动,呼应了例词中“月台别话千堆”的铺陈手法。下片抒情劝勉,情感真挚“殷勤莫推,蹉跎莫为”:叠用“莫”字强化叮咛,但句式略直白。可借鉴例词“休临胡雁南飞”的含蓄,融入更具体的塞北风物(如“朔风”“羌笛”)。“休须胡雁南飞,遍繁霜未归”:以“胡雁南飞”暗喻行者未归(塞北雁多北飞,南飞反常),末句“遍繁霜”点出久候的沧桑感,意境苍凉有力。
二、艺术手法与改进建议。炼字可更精准“迫催”:稍显生涩,改为“声催”或“马催”更流畅(例:“车鸣笛催”)。“休须”:语义稍模糊,若指“莫待”,可作“休教”更妥帖(例:“休临胡雁南飞”)。意象可深化塞北特色,参考塞北诗词常用元素:如“霜凝红”(塞北秋景)、“飓风不伤”(胡杨坚韧),可替换“繁霜”为“边霜”或“碛霜”,强化地域感。下片可增塞北风物:如“休教羌笛吹寒,待驼铃载月归”,呼应“胡雁”的边塞符号。结句的张力与余韵:末句“遍繁霜未归”情感浓烈,但可稍作收束。参考例词“事成提早归”的期待感,或改为“任边霜染衣,望征鞍早归”,在沧桑中留一丝希冀。
三、与词牌《醉太平》的契合度。格律与句式:符合双调小令结构(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四平韵),押韵工稳(微、催、堆、晖;推、为、飞、归)。风格对比:较之例词《醉太平·胡杨赞》“生逢大荒,千年寿长”的雄浑,本词更重离情,符合词牌“婉约与豪放兼可”的特点,但需避免下片劝诫句的直露。
30.醉太平·永修易家河摘橘
学员72风姿
初冬暖阳。西海果香。千枝漫点云光。正游人携筐。
相呼过冈。分甘野堂。欢声沁透诗肠。品酸甜韵长。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词上阕"初冬暖阳。西海果香"很符合实际,因为易家河就在庐山西海旁边,初冬正是橘子成熟季节。"千枝漫点云光"生动描绘了搜索结果中描述的"金灿灿、沉甸甸的柑桔挂满枝头"的景象。下阕"相呼过冈"反映了集体采摘的热闹场景,很多单位组织采橘活动。"分甘野堂"可能指在农家乐分享橘子,提到当地有"吃农家饭、游农家园、采农家果"的模式。"欢声沁透诗肠"这句特别妙,因为很多文人墨客被易家河美景和橘子吸引,最后"品酸甜韵长"既写实又含蓄,因为这里的橘子确实酸甜可口8。整体来看,这首词用32字就生动展现了易家河摘橘的完整体验:从环境、场景到感受。语言凝练但意象丰富,音韵流畅,结尾余味悠长。把普通的农事活动提升到了诗意境界,又很贴合当地实际特色。
一、意象选取精准,地域特色鲜明"西海果香"呼应实景易家河村毗邻庐山西海(柘林湖),词中"西海"点明地理坐标,"果香"暗合当地5000亩柑桔园的丰收盛况,柑橘品质以"皮薄汁多、甘甜无籽"著称。"千枝漫点云光"写实传神再现了"金灿灿、沉甸甸的柑桔挂满枝头"的视觉画面,"漫点"二字灵动描摹阳光穿透果林的斑驳光影,凸显规模之壮阔。
二、场景动态生动,情感层层递进
劳作之乐:"游人携筐""相呼过冈"捕捉集体采摘的热闹场景,呼应单位组织采橘活动、亲子自驾游的盛况,"相呼"凸显协作欢愉。分享之趣:"分甘野堂""野堂"暗指当地农家乐,契合"吃农家饭、游农家园"的乡村体验模式,"分甘"深化人情温暖。回味之韵:"欢声沁透诗肠"由实转虚,将采橘的感官愉悦升华为诗意沉淀,呼应文人墨客对易家河"品橘题诗"的传统。
三、语言凝练典雅,音韵和谐自然
双调小令的紧凑结构:全词八句四韵,上阕写景(阳、香、光、筐),下阕叙事抒情(冈、堂、肠、长),章法井然。1、动词锤炼精妙:"携"显参与感,"沁"字贯通感官与诗情,"品"字收束全篇,点出酸甜交织的生活哲思。2、结句余味悠长:"酸甜韵长"既写柑橘的甘酸滋味,亦隐喻劳动与自然的深层感悟,意境升华。四、文化价值的巧妙承载
词作暗合易家河"柑桔文化"内核:产业象征:将"赣北最大柑橘基地"的产业图景转化为"千枝漫点"的诗意表达;节庆氛围:采桔节"吸引游客体验丰收"的场景,被浓缩于"游人携筐"的动态中;乡土情怀:以"野堂""欢声"传递当地"民宿改造、农旅融合"的振兴风貌。
总评:全词以32字浓缩地域风物、劳动美学与人文情怀,写实与写意交融,堪称易家河柑桔文化的微缩史诗。若进一步融入"中华名果"、"庐山西海"等标志性符号,地域辨识度可再强化。
31~36点评老师:澄澄
31.醉太平·学诗词
学员88塔拉
桃园溢香。唐音远扬。掬心书院流芳。品群贤讲章。
情牵梦长。从师课堂。勤耕诗句端详。写新词数行。
澄澄老师点评:88号塔拉同学此首小令写得情深意长。主题选了自己当前正在学习诗词的场景,格律工稳,做到了平起,上景下情的写法。
此类作品写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塔拉同学落笔显得较为放不开。意象选取上少了些美感。比兴不足,平铺直抒较多。内心想写得好,可笔下过于青涩。
当然,此位同学的写作是非常认真的,此作品的下片运用了承上启下之法。与上片呼应,情与景相融。
这位同学是一位好学生,学习态度很严谨。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为此位同学点赞。
32.醉太平·春入人间
学员58冰凌
莺啼柳烟。风平水宽。悠闲划过渔船。有凫嬉浅滩。
轻抛钓竿。烦忧尽删。借壶美酒同欢。醉人间万千。
澄澄老师点评:58号同学的作品写得风趣,有生活味。此小令主题鲜明,格律工稳。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景语写得好看又有趣,情语写得生动有情怀。
老师要求的第一点,平起,上景下情,这位同学做得很好。老师要求的第二点,意象的选取要美。此位同学也做得很好。
莺啼柳烟,起拍就选了个很美的景。风平水宽。略比莺啼柳烟弱些,总体上来说,也有些特色。
悠闲划过渔船,有了画面感。语言的表达上,词味稍欠浓,有些现代语的风格。有凫嬉浅滩,这句就漂亮了。动静有致,画面感十足。
轻抛钓竿。烦忧尽删。此处过片,作者已熟练地景语转情语,采用了承上启下之法。可见学习是很认真的,作业是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写的。
借壶美酒同欢。醉人间万千。结句非常好,提升了意境和主题,展示了作者的胸怀。此首小令写得比较好。
33.醉太平·咏云雾茶
学员91丹顶鹤
云蒸翠峰,漱泉听淙,晓春清友萌穹,急翩累茗拢。
倚窗月胧,茶铛火红,幽香沁入诗胸,此情谁与同。
澄澄老师点评:丹顶鹤同学是一位认真学习,认真写作的好同学。他的这首作业,是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写的。
主题鲜明,格律工稳,景物选得好看,情景交融。
云蒸翠峰,漱泉听淙,是一个很好的开篇。平起,先写景。意象也选取得很美。
晓春清友萌穹,急翩累茗拢。此二句,有些问题了。这位同学喜好浓缩词语,希望借此达意。其实,这并不能达到想表达的意境。还是要多学多看,要汲取古人的精华,要提炼。此年清友是一个借代,比喻云雾茶是自己的清芬好友。这样的表达,还可以。萌穹,就有些生造了。同学你指的是卖萌苍穹?有些现代嬉皮了。后面此句也是如此,急翩,茶是不能翩的。同学你形容它长得快?犹若惊鸿?累茗,这个累字,也令人费解。是否想表达姨芽片片累叠,如羽毛归拢?
倚窗月胧,茶铛火红,下片转接清晰,倚着一窗朦胧月,看着煮茶的器具火红。这意境很美,人在画面之中,幽香沁入诗胸,此情谁与同。结句写得淡雅。
34.醉太平·秋日登山即景
学员42无言
天梯蹬扶,藩篱仄途。满山败叶藤枯,却花黄菊殊。
残枝架炉,临风举壶。远离喧闹层隅,化累繁鹤孤。
澄澄老师点评:问好无言同学。你的作品主题鲜明,格律工稳。你是一位认真学习的好同学。认真地按照老师的教导写作业。
此首小令,从登山起拍,景象开阔。藩篱,同樊篱,意思是篱笆,比喻界限或屏障。仄途,狭窄的道路。
就是说作者登山的路途有许多屏障,道路狭窄艰险。满山败叶藤枯,写得有些压抑。却花黄菊殊。此处有个小转接。
残枝架炉,临风举壶。此处写的是野处烧烤。再来几杯小饮。下片,景语转情语。远离喧闹层隅,化累繁鹤孤
层隅,百度告诉我们,指高耸的楼角。作者应该写的是远离喧闹和高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化累繁鹤孤。结句写得有些涩。
化累,指的是化解疲劳?如果是,化累这词,也有此涩了,最好不要这样用。繁鹤孤,又是繁又是孤的,自相矛盾。令人费解。
35.醉太平·诗飞扬
学员28人参果
西风乍凉,桂花亦香。脐橙桔子金黄,天高云淡长。
豪情溢扬,诗心未央。太白苏轼留芳,酒醉一梦狂。
澄澄老师点评:人参果同学此小令有4处出律,”桂花亦香“桂字应该平声。天高云淡长。天字应该仄声。
太白苏轼留芳,白字应该平声。酒醉一梦狂,一字应该平声。
38字出律4字,比率太高了。同学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化些功夫。
这首小令的主题,也写得过大了。景语与主题的联接不密切。
西风乍凉,桂花亦香,起拍可以,选的景物还是比较美好的。脐橙桔子金黄,天高云淡长。此两句有转折意,
突出色彩的描画,但仅仅是写景,没有写出诗的内涵,没有浪漫,没有那种令人为诗悸动的感觉。
豪情溢扬,诗心未央。下片的承接显得突然。太白苏轼留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换个名字,或者换个诗人。
酒醉一梦狂的结句,还是可以的。偏偏一字出律。换个字吧。
人参果同学,继续努力!
36.醉太平·秋
学员77张宝荣
公孙落鸢,霜林染丹。行人千里情牵,更斜阳暮寒。
丛芦鹭闲,城乌叫天。西风频起苍山,看孤村野烟。
澄澄老师点评:问好张宝荣同学,请问你的起句,公孙,指的什么?花的名称吗,鸢,指的鸢尾花?
还是借用了个典故。落鸢,可以指鹰,也可以指风筝。也可以指的鸢尾花。因为同学你在落鸢前加了个公孙,所以有些云里雾里。
霜林染丹写得很好。行人千里情牵,更斜阳暮寒。此处一个小转接,千里情牵与斜阳暮寒的意境稍有脱节。
丛芦鹭闲,城乌叫天。下片没有立即转情语,承上启下不是很鲜明。依然与上片一样的境语。承上西风频起苍山,看孤村野烟。此处西风起苍山也是景语,唯有结句,看孤村野烟,是情语,兑入了秋天的画面。
张宝荣同学此首醉太平,秋,主题选得不错,细节处理不够理想。格律工稳。选景有画面感,比较好看。
做到了平起,但下片,情语接得太迟。盼张宝荣同学努力学习,越写越好。
37~39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37.醉太平·永念
学员95榴莲
窗含夜辉,墙悬月圭。市嚣漫作潮回,渐霜凝满衣。
枕空更催,新凉梦违。心舟欲叩重扉,奈星沉幕垂。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景情描写散乱,句涩词硬,有些韵字牵强。整篇来看,表意及韵律皆欠流畅。
38.醉太平·晒秋
学员95榴莲
云筛碧天,檐收雀闲。霜枫醉染秋山,拥晴光满肩。
心田缀欢,竿垂柿丸。闲愁晒向阑干,共秋阳一坛。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云筛”“檐收”,这种表述是否恰当,有待商榷。上片,“闲”“醉”“晴”“满”,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是闲适与热烈。“心田缀欢”过片,也较自然。但“闲愁晒向阑干”一句,似与欢快的节奏有违。“一坛”之韵,也有硬凑之嫌。
39.醉太平·童泪
学员95榴莲
眉峰欲沉,珠帘断针。闷雷滚过胸襟,化眸间碎金。
春风扣衿,坚冰裂音。忽将雨季倾霖,泻银河满簪。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整首蛮有童趣的,但用韵还是牵强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11-25 01:31 , Processed in 0.084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