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回复: 0

2025词班第一讲作业点评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176

回帖

2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6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词班第1讲作业点评》
第一讲作业:试填一首十六字令《江》一首。
十六字令词谱: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词第一讲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澄澄
7~12点评老师:弄月舞影
13~18点评老师:璎珞
19~24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25~30点评老师:从容哥
31~36点评老师:行歌
37~42点评老师:帝君
43~48点评老师:廖航楼
作业接龙:
1~6点评老师:澄澄

1.
十六字令•江
学员30船夫
江,翻浪蛟龙不惧霜。昆仑破,奔海势归乡。

澄澄老师点评:船夫老师这首十六字令•江,一字句直击主题,七字句以蛟龙比喻江水,气势激昂。三字句,写出了江出之昆仑的来源。是一个很好的转接。五字句写活了江水滔滔入海,达到了返本归元的升华。全词工稳,激越,写出江的特色,来源与去向。是一首好作品。

2.
十六字令•江
学员56御风
江,无论风涛怎犯狂。今安在,定护这家邦。

澄澄老师点评:御风老师这首十六字令,写得通俗易懂。工稳,深情。一字句直击主题,七字句阐述了江水一往直前,不管风涛阻挡的气势。三字句,承担转折完成得不够明显。五字句升华了,提到了政治经济护家邦的高度。口语化程度较重。

3.十六字令•江
学员89希之
江,展浪杨帆再起航。雄心阔,海内又称王。

澄澄老师点评:希之老师这首十六字令.江,形象生动,工稳流畅。一字句直击主题,七字句描绘真实形象。三字句,有拟人手法,转折承接得不错。五字句,为江定了称王的性,激越又张扬。不错的作品。

4.
十六字令•江
学员67无名草
江,夜静潮生拍岸双。风微漾,明月照船窗。

澄澄老师点评:无名草老师这首十六字令,深情委婉,工稳流畅。一字句直击主题,七字句有强烈持续的动感。双字,用得深情,频生暖意。三字句,写得细腻,烘托出一个宁静柔美的场景。五字句明月船窗的意境很美,紧扣主题。是一首不错的佳作。

5.
十六字令•江
学员78闲云野鹤
江,辽阔无垠碧浪扬。神威在,恩泽惠安邦。

澄澄老师点评:闲云野鹤老师这首十六字令,一字句直击主题,七字句气势恢宏。辽阔无垠增添了画面感,富有抒情性。三字句转接很有声势,江的形象更富神采。五字句升华了主题。闲云野鹤老师有相当的写作功力。此首作品甚佳。

6.
十六字令•江
学员85葛志强
江!载动千帆晒晚阳。炊烟起,新米煮鱼香。

澄澄老师点评:葛志强老师的十六字令,一字句直击主题,一个感叹号加强力度。七字句写得形象生动,画面感强烈。三字句铺开了江上生活气息浓郁的景象,是一个很妙的转接,展示与江有关的生活静溢和谐。五字句,新米与鱼香,扣题紧,鲜活灵动,有民歌风味,是写实,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这首作品写得有趣,写得精致。
7~12点评老师:弄月舞影
7.十六字令•江
学员79邹新亮
江,万古西东不废长。春秋色,龙势海依娘。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万古西东”时空感强,但“不废长”表述生硬;“春秋色”过渡跳跃,未与前后句形成紧密关联;“龙势海依娘”比喻模糊,缺乏典型性。尤其“海依娘”,读之生硬。全词试图展现江的永恒与气势,但语言松散,逻辑断裂,未能形成完整意境。
8.十六字令•江
学员08史忠和
江,拍岸涛声震八方。千帆竞,潮起向朝阳。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拍岸涛声”有声势,“千帆竞”有画面感,“潮起向朝阳”寓意积极,层次分明。全词从听觉到视觉,再至象征意义,逐层递进,展现江的壮阔与生机,整体协调。“向”字可酌。
9.十六字令•江
学员82无痕之痕
江,逝者如斯叹渺茫。淘沙尽,千古几文章。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化用《论语》“逝者如斯”,点明时光流逝;“淘沙尽”暗合“大浪淘沙”,自然过渡;“千古几文章”升华至历史人文,意境深远。全词由实入虚,从江的流动联想到时间与文明,语言凝练,余韵悠长。
10.十六字令•江
学员06肖正英
江,遥对青山话短长。时光复,惯看世沧桑。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遥对青山”拟人化,但“话短长”稍显口语化;“时光复”与前后句关联弱;“世沧桑”总结到位。全词试图表现江的永恒与阅历,但三字句转折生硬,削弱了整体性。
11.十六字令•江
学员02苏景烟
江,浪打帆船水路长。孤灯尽,已是晚秋凉。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浪打帆船”描写生动,“水路长”空间感强;“孤灯尽”转凄清,“晚秋凉”以景结情,浑然一体。全词从行舟江面到孤寂秋凉,情景交融,含蓄哀婉,颇具词味。
12.十六字令·江
学员52好雨
江,捲浪携涛气势狂。千帆过,极目影茫茫。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捲浪携涛”有力道,但“气势狂”略直白;“千帆过”有历史感;“极目影茫茫”余味不足。且与“狂”搭配生硬。全词前两句写江之汹涌,后两句转苍茫,但“影茫茫”未能深化主题,收束稍弱。
评后语:十六字令篇幅短小,需紧扣主题,逐句递进,忌跳跃断裂。全词四句,必须贴合“起,承,转,结”四字要领。
13~18点评老师:璎珞

13.十六字令·江
学员73行稳致远
江。激水奔波向海洋。欣然叹,岁月似沧浪。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符合。感情丰富,词语流畅。看到激流奔向海洋,不禁有逝者如斯夫之叹。有隐藏典故,表扬!词语再细细雕琢一下,统一主题风格,还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奔波是辛苦抱怨的意思,欣然是很高兴的意思,而岁月沧桑有点感叹人生岁月如梭的感觉,沧浪之水清兮却又是清高退隐的意思。好几种矛盾的不同意思,精简一下。

14.
十六字令·江
学员09萧闲
江!裂岸崩云卷雪泱。谁执箸?谈笑涮兴亡。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格局宏大,词语流畅。有苏轼念奴娇和杨慎临江仙的影子,化典无痕,表扬!又借涮火锅推陈出新,执箸有谈笑风生、举重若轻的气质,表扬!微暇,泱不能单独用,有点凑韵。
15.
十六字令•江
学员88塔拉
江。日夜奔流亘古忙。胸怀阔,滋润稻花香。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符合。赞颂亘古不变的长江,有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感觉。表扬!

16.
十六字令·江
学员70余永平
江,万里奔腾势未央。惊涛卷,拍岸送残阳。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感情充沛,词语流畅。开头万里奔腾,结尾拍岸残阳,符合诗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写的长江,特别表扬!

17.
十六字令·江
学员80冷梅
江。万里涛声送晚阳。帆行远,归梦入残章。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感觉到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词语流畅准确,表扬!结尾微微颓废了一些些。

18.
十六字令•江
学员75梅影
江。浪卷金沙向远方。归沧海,千载见沧桑。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感情深刻,词语流畅。有金沙江,这也是长江。表扬!
19~24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19.十六字令•江
学员18美好人生
江,万里奔流入浩茫。怀天地,心阔自无疆。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格律准确。写出了长江奔腾不息的气势,和胸怀天地的奉献精神。“入浩茫”,特别是“入”字再炼。
20.十六字令·江
学员03静雪
江,日夜奔流向海邦。惊雷起,裂壑走苍黄。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写了长江的气势。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形象。
21.十六字令·江
学员90陈玲
江,浪卷金沙拍岸长。千帆过,潮涌接天光。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金沙江水流湍急。“金沙水拍云崖暖”。“潮涌接天光”还能行船吗?或者说,“千帆过,”也引不起“潮涌接天光”啊!
22.十六字令·江
学员58号冰凌
江,残梦一帘入晓窗。泠泠月,舟客正还乡。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构思另辟蹊径,不写大江汹涌澎湃。婉约一把。写出了游子归乡的愁绪。月光下,一叶归舟正在向家乡驶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3.十六字令•江
学员32号寒玉
江。不止奔腾白瀑滂,激昂韵,獨步到天荒。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写出了大江奔腾不息,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点晦涩拗口。
24.十六字令·江
学员42无言
江。雪乱千堆怒吼狂。东奔去,归影向沧浪。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七字句气势磅礴,为什么“怒吼狂”?后面应该写出原因。“东奔去,荡涤世间殇。”“归影向沧浪。”气势弱了。这点小事,不值得长江“怒吼狂”。
25~30点评老师:从容哥
25.十六字令·江
学员38王莉
江,劈断天门万里长,东流去,舍汝有谁狂。
从容哥老师点评:先说说基本常识。词一韵一句号。首先要保证流畅度。这首词溯源起步,后半句补充状语。三字句衔接自然,但结过于直白而无味。60。
26.十六字令·江
学员66云水无心
江,一去烟波几许长,沙鸥处,回首两茫茫。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几许嫌弱了气脉。三字句处理呆板,有失灵动,而且造成前后衔接不畅。结倒是可圈可点。65。
27.十六字令•江
学员05翀
江。孕育崇根仁义邦。惊涛起,浩荡向东方。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用词晦涩,而且仁义嫌突兀。三字句处理不错,但结浩荡与三字句意境重复,不如一路向东方来得自然。60。
28.十六字令•江
学员10松风
江,直下云端碧水长。山川秀,不舍向东方。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自然流畅。气势不错。三字句嫌疲软,但这里的思路是旁顾以顿挫是不错的。结留有余味。66。
29.十六字令•江
学员40菡子
江。润得千畦五谷芳。波翻涌,一路载歌扬。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流畅度也不错。三字句有些跑偏,结有些老干味道。50。
30.十六字令•江
学员77张宝荣
江。自古秦淮商女。桃根渡,婀娜感君郞。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有些脱节与割裂。三字句处理粗糙,结完全跑偏。十六字令的首韵字即是题目。这首词是把江作为背景了。这首不打分了。
31~36点评老师:行歌
31.十六字令•江
学员65游
江。浪滚涛翻接大荒。舟危荡,渔叟意彷徨。
行歌老师点评:这首不错,开篇“浪滚涛翻”动态感强,精准描绘出江面汹涌之态;“接大荒”拓展空间维度,将江景与辽阔荒野相连,有开阔之意。但“接大荒”的表述较直白,若换用更具意象的词汇(如“连苍莽”),可增强文学性,只是扬的部分不够高,三字句以“舟危荡”承接前文“浪滚涛翻”,逻辑连贯,通过“危”字凸显江的凶险;“渔叟意彷徨”则借人物情绪侧面烘托环境,收束有画面感,能收得住。但“意彷徨”的情感表达较浅,词汇选择普通,未能进一步深化意境,所以笔力显得弱了一些。70分。
32.十六字令•江
学员31敬瑶
江。万里奔流接昊苍。潮声壮,拍岸破残阳。
行歌老师点评:和上一首一样的问题。开篇“万里奔流”从空间广度写江的绵长,“接昊苍”将江面与天空相连,比前作“接大荒”更具壮阔感,“昊苍”一词也比“大荒”更显文雅,此句“扬”的力度优于前作。但“接”字仍显平淡,若用“摩”“吻”等动词,可让江与天的连接更具动态与想象空间。
三字句“潮声壮”偏即时场景,“潮声远/渺”可延伸时空感;结句中“残阳”是短期黄昏景象,“千秋”与“残阳”搭配,千秋对残阳?能让意境从“一时之壮”升为“千古之悠”,更显厚重。这样是不是意境悠远一些?个见。75分
33.十六字令·江
学员72风姿
江,沸血蒸云灼八荒。凝眸处,赤浪噬天光!
行歌老师点评:开篇是全作亮点,“沸血”以比喻将江水比作沸腾的热血,“蒸云”写江气升腾之态,“灼八荒”则夸张地表现江的热力与覆盖范围,气势磅礴,完全符合“气势不错”的评价。词汇选择(沸血、蒸云、灼)比前两作更有张力,但“灼八荒”的“灼”字偏视觉(灼热感),若结合江的“水”属性,可让意象更统一。三字句“凝眸处”以视角转换承接前文,引导读者聚焦江景;结句“赤浪噬天光”延续“沸血”的红色基调,“噬”字极具侵略性,强化江的雄浑。但全作仅停留在“起(江)—承(沸血蒸云)—转(凝眸处)”,未完成“合”的收束——既未通过人物、场景收束情绪,也未将“赤浪噬天光”的气势落到具体意境(如“归舟隐”“客心惊”),导致“不用收了”,虽有气势却无余韵,且“赤浪噬天光”的表述仍显直白,词汇积累不足使其未能更精准地传递“雄浑中的苍凉”或“壮阔中的悲壮”。整体气势不错,词汇量还是欠缺。多练几次试试。75分。
34.十六字令•江
学员25中国书画
江。碧水奔流万里长。滋无界,笑入太平洋。
行歌老师点评:开篇以“碧水”明确江的色彩,区别于前作的“浪滚”“沸血”,走清新平和路线;“奔流万里长”从空间与动态写江的绵延,表述流畅,符合“中规中矩”的评价。但“碧水”“奔流”“万里长”均为常见词汇,缺乏独特意象(如“翠练奔流牵远岫”),未能在“平和”中出新。三字句“滋无界”承接“碧水奔流”,写出江的滋养功能,拓展了江的内涵;结句“笑入太平洋”以拟人化手法收束,将江的归宿具象化,有开阔之感。整体“中规中矩”,但“滋无界”的“无界”表述稍空泛,“笑入”的情感也偏浅,缺少“点睛之笔”(如“润千畴,浩气入沧溟”,既具体又有气势)。78分。
35.十六字令•江
学员55感恩
江,激荡奔流势若狂,攀崖岸,奏乐曲正昂。
行歌老师点评:开篇“激荡奔流”直接写江的动态,“势若狂”以比喻强化江的凶猛,表述直白,虽传递出“狂”的特点,但“激荡”“狂”等词汇过于普通,缺乏文学化加工(如“雷奔涛涌势如飙”),未能体现“意境”。三字句“攀崖岸”承接“势若狂”,写出江冲击崖岸的动态,有画面感;结句“奏乐曲正昂”以“乐曲”比喻江声,试图营造意境,但“乐曲正昂”的表述较口语化,且“攀崖岸”与“奏乐曲”的衔接稍显生硬,未能将“狂”的气势与“乐”的意境融合,最终“笔力弱”“缺意境”。其实十六字令挺好写,写好了挺难的。填词不只是平仄,也得有些意境对吧。个见。70分。
36.十六字令•江
学员23禅墨
江。瑟瑟西风不管凉。凭栏伫,滔浪举流觞。
行歌老师点评:开篇跳出“江的形态”,转而写“江的环境”——“瑟瑟西风”点明季节(秋),“不管凉”以拟人化手法写西风的无情,侧面烘托江的清冷氛围,角度独特,且承接首句“江”,将“江”与“西风”结合,完成“承”的环节,逻辑连贯,是全作“起承转合”完整的关键。三字句“凭栏伫”引入人物(凭栏者),完成“转”的环节,将视角从“江景”转向“观江人”;结句“滔浪举流觞”以“流觞”(古代饮酒器具)比喻浪头,既写出浪的形态,又融入文人雅趣,收束时将“西风凉”的清冷与“举流觞”的雅致结合,完成“合”的闭环。整体“起承转合”完整,但“瑟瑟西风不管凉”的“凉”偏直白,“滔浪举流觞”的“举”字也稍显平淡,未能营造出更深远的意境(如“西风紧,霜浪载清觞”,既添“霜”的秋意,又让“载”更显悠然),故“意境不够”,但整体来说起转承合都有了,唯一欠缺的是意境不够。挺不错了。80分。
总结:第一次作业评分较高,主要是以鼓励为主,希望大家多练习几个,多尝试一些词语的作用,手熟了就更有感觉。
37~42点评老师:帝君
37.十六字令·江
学员17惜尔
江。浩浩汤汤向远方。奔流急,涤秽意犹狂。
帝君常务校长点评:“浩浩汤汤向远方”描绘出江水气势磅礴、奔腾不息流向远方的壮观景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江的雄浑力量,有“黄河之水天上来”般的豪迈气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涤秽意犹狂”一句别具一格,赋予江水以“涤除污秽”的使命和“狂放”的意志,将江拟人化,使江不仅有自然的形态,还具有了精神内涵,表达出一种对正义、纯净的追求,立意独特新颖。
整体节奏简洁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每句的字数和停顿都较为规整,符合古诗词的韵律特点,能够快速地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
用词较为直白,缺乏一定的含蓄性和文采。多是直接描述江水的状态和赋予的意义,没有运用一些精妙的修辞手法或富有诗意的词汇来增强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显得有些平淡。
虽然立意新颖,但整体主题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对江水的描写和赋予其涤秽的意志上,没有进一步挖掘这种意志背后的文化内涵、哲学思考或者与人生的关联,难以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整首词主要围绕江水展开,意象相对单一。没有引入其他相关的自然意象或人文意象来丰富画面和情感,使得词作的内容不够丰富,层次感有所欠缺。
气势、立意和节奏上有一定的亮点,但在语言、深度和意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65分。
38.十六字令·江
学员11树秀梅香
江。万里奔腾向海洋。波涛涌,日夜不停航。
帝君常务校长点评:“开篇“江。万里奔腾向海洋”,短短几个字,就展现出江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朝着海洋奔涌而去的宏大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磅礴的气势感,让读者能迅速感受到江的雄浑力量。
整首词围绕江展开,从江水的奔腾方向,到波涛的涌动,再到日夜不停航的动态,主题鲜明,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是在描绘江的特点和状态,没有过多复杂的隐喻和晦涩的表达。
语言简洁流畅,节奏较为明快。每句的字数和停顿都比较规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简洁有力的美感,符合古诗词简洁凝练的特点。
词作主要停留在对江的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只是简单地写出了江水的奔腾和波涛涌动,没有深入挖掘江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情感内涵或者哲理思考,显得比较浅显直白。
用词较为普通,多是常见的词汇,没有运用一些特别精妙、富有文采的词语或者修辞手法来增强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古诗词中,文采的丰富和独特往往能为作品增色不少,而此词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虽然描绘了江的景象,但没有营造出一种特别独特、引人入胜的意境。没有通过环境描写、情感渲染等手法,让读者沉浸在一个富有诗意的氛围中,难以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想象。
在气势、主题和节奏上有一定的表现,但在深度内涵、文采和意境营造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60分。
39.十六字令·江。
学员83琴袖
江。载起长歌入大荒,临沧海,滚滚问何方?
帝君常务校长点评:“开篇单字“江”,简洁有力,如洪钟巨响,瞬间定下豪迈基调。“载起长歌入大荒”一句,将江赋予了承载长歌直入大荒的磅礴力量。“长歌”象征着壮志豪情,“大荒”代表着广阔无垠、未知神秘之地。此句犹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展现出一种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仿佛能看到词人站在江边,放声高歌,乘江浪直赴那广袤天地,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势。
“临沧海”三字,将场景从江延伸至沧海,境界陡然开阔。沧海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浩瀚、深邃和永恒,词人临沧海的姿态,尽显其胸怀的宽广和视野的高远。“滚滚问何方”更是奇思妙想,以江水滚滚的动态,表达出对未知方向的探寻和追问,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想,恰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般,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引发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全词短短十六字,却饱含着词人真挚而强烈的情感。那种对远方的向往、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没有丝毫的扭捏和做作,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一颗洒脱不羁的心,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的冲劲。
虽词中充满了豪情与想象,但部分表述表意不够清晰明确。例如“载起长歌入大荒”,“长歌”具体所指何物,“大荒”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没有明确的交代,可能会让读者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困惑,难以准确把握词人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和思想。
整体风格豪放大气,但在具体描写上缺乏细节的支撑。如“临沧海”,只是简单提及沧海这一宏大场景,没有对沧海的景象、自身的感受等进行细致描绘,使得画面略显空洞,不够生动形象,难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沧海的壮丽和词人当时的心境。
瑕不掩瑜吧!78分。
40.十六字令·江。
学员33彼<岸>
江,不寐灯花映夜窗。孤舟启,载泪过潇湘。
帝君常务校长点评:“开篇以“江”起笔,简洁而大气,瞬间勾勒出宏大背景。“不寐灯花映夜窗”一句,极具画面感。灯花摇曳,映照着夜窗,此景本就透着几分孤寂,而“不寐”二字,更将词中人辗转难眠、心事重重之态刻画入微。恰似温庭筠笔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般,以细腻之景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孤舟启”三字,孤舟这一经典意象,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与孤独。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上交通工具,更是词中人孤独心境的外化。在这茫茫江面上,孤舟独自启程,象征着词中人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与孤寂的旅程,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那份遗世独立的孤寂之感。
“载泪过潇湘”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潇湘之地,在古典诗词中常与离愁别绪、哀怨凄婉相联系。孤舟载着泪水驶过潇湘,把词中人内心的痛苦、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仿佛能看到那满含泪水的双眼和孤独飘零的身影。
整体语言虽能达意,但部分用词稍显直白,缺乏一种凝练、含蓄之美。如“不寐”“载泪”等表述,较为直接地表达了情感和状态,若能像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样,用更委婉、更具象征意义的词汇来表达,会使词作更具韵味和深度。
从结构上看,词作先点明场景,再描述孤舟启程,最后抒发情感,层次较为清晰,但缺乏一种跌宕起伏的变化。没有在情节或情感上设置明显的转折和高潮,显得有些平铺直叙,若能在中间部分增加一些情节的起伏或情感的波动,会使词作更加引人入胜。
此词具有一定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在意象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可圈可点之处,能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然而,在语言锤炼和结构布局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尚未达到经典诗词那种浑然天成、回味无穷的境界。72分。
41.十六字令·江
学员22烟雨朦朦
江,夜泊渔舟映月光。风波定,灯火暖心房。
帝君常务校长点评:“江,夜泊渔舟映月光”,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静谧优美的江上夜景图。夜幕降临,江水悠悠,渔舟静静停泊在江面,月光洒下,给渔舟和江水都披上了一层银纱,画面清幽而美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风波定,灯火暖心房”,前一句描绘江面风平浪静的状态,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到渔舟上的灯火给人带来温暖。这种温暖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委婉含蓄地传达出一种在宁静环境中感受到的安心与满足之情,情感真挚自然。
整体结构简单清晰,遵循十六字令的格式。先点明主题“江”,接着描述江上夜泊的景象,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受,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用词较为平实,多是直白的描述,缺乏一定的文采和韵味。例如“夜泊渔舟映月光”“灯火暖心房”,表述比较直接,若能使用一些更具诗意、更典雅的词汇,会使词作更加精妙。
主题相对浅显,仅仅停留在对江上夜景的描绘和由此产生的简单情感上,没有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如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感悟等,显得有些单薄。
在韵律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读起来较为平淡,缺乏一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美感。如果能更好地遵循诗词的韵律规则,会使词作更具音乐性。
画面营造和情感传递上有一定亮点,但在语言文采、主题深度和韵律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68分。
42.十六字令·江
学员50岁月凝香
江。浪打孤舟客梦长。风初定,残月下寒江。
帝君常务校长点评:“此令开篇“江”之一字,单刀直入,点明主旨,有开门见山之妙。“浪打孤舟客梦长”,浪击孤舟,客梦悠长,绘就一幅江上漂泊之景,孤独寂寥之意蕴其中,景语亦情语。“风初定,残月下寒江”,风定月残,寒江寂寥,于静谧之景中,更添几分幽远与凄凉,借景抒情之法运用娴熟,意境营造颇为成功,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然其用词稍显平朴,意象虽经典,却少了些独出心裁之新。主题围绕客子漂泊孤寂,略显单薄,未能深入拓展,挖掘出更丰富之内涵。韵律方面,稍欠圆润和谐,诵读之时,流畅之感不足。韵字重复,浪费笔墨。
虽有瑕疵,但于意境营造上有可取之处,若能在语言、主题及韵律上多下功夫,定能更上层楼。60分
43~48点评老师:廖航楼

43.
十六字令&#8226;江
学员61钰杰
江,昼夜奔腾畜万邦。无言语,千载战歌昂。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首拍直接点题,次拍前四以波涛汹涌的水势起势,但后三"畜"万邦的万邦没问题,只是这个"畜"字不妥,"畜"[xù]指"饲养、蓄养"(如"畜养万物")或"积聚、储存"(如"蓄积力量")若取"饲养"义,"江畜万邦"即"江像饲养牲畜一样养育万邦"——"饲养"的本质是"主动管控、供给",且对象多为"依附性的生物"(如家畜依赖人饲养),但"江与万邦"是"自然滋养与人类依存"的关系,而非"管控与被管控",用"畜"会弱化江的"无私滋养",反而带出入为的"支配感",情感上不贴合对江的敬畏与感恩;若取"饲养"义,"江畜万邦"即"江像饲养牲畜一样养育万邦"——"饲养"的本质是"主动管控、供给",且对象多为"依附性的生物"(如家畜依赖人饲养),但"江与万邦"是"自然滋养与人类依存"的关系,而非"管控与被管控",用"畜"会弱化江的"无私滋养",反而带出入为的"支配感",情感上不贴合对江的敬畏与感恩。再看"意象与情感"的双重违和:破坏全词"宏大、昂扬"的基调。
再看"意象与情感"的双重违和:破坏全词"宏大、昂扬"的基调
首拍"江"简洁点题,次拍"昼夜奔腾"用动态勾勒江的磅礴气势,本应顺势延伸"江滋养/守护万邦"的价值,为尾拍"千载战歌昂"(江见证万邦的奋斗与传承)做铺垫;
但"畜"字无论取何义,都自带"细碎、被动(如家畜)"或"生硬、支配(如饲养)"的气质,像在"宏大的江景中插入不协调的细节"——比如"昼夜奔腾的江,竟在‘饲养万邦’",既消解了江的磅礴感,也让"万邦"的广阔沦为"被饲养的对象",与尾拍"战歌昂"的昂扬精神脱节,甚至让"江与万邦"的关系显得别扭,破坏全词的意境连贯性。
可替换"养""润""泽",这里面泽最优。但无论哪一个都与昼夜奔腾的滚滚气势有轻微的断裂感,所以不如把前四改成"润峡穿原泽万邦"。润峡穿原要采用互文,这样词的灵魂骨架就有了。而如果按七字句来读,三字句作发思想感情转折的一个杠杆,前后有着逻辑上的矛盾,既然无言语,那千载战歌昂的战歌不是拉长声音节奏的语言吗?千载战歌昂在七字句修改后还是与前面的部分有轻微的断裂。"江的自然行为"与"人的精神回响"之间,还缺一层"情感与逻辑的过渡"——前文"润峡穿原泽万邦"写江的"实"(具体滋养动作),"无言语"写江的"静"(内在静默特质),而"千载战歌昂"直接跳向"人的虚"(抽象精神表达),二者之间缺少江的"实"与"静",如何转化为万邦"千载战歌"的具象关联,导致读者需"跨步联想"才能衔接。但这种断裂并非无法弥补,只需微调"战歌"的内涵指向,或在"无言语"与"战歌昂"之间暗埋"桥梁",即可让逻辑闭环。
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江,润峡穿原泽万邦。(虽然大江)无言语,(而历经)千载(大江润泽的万邦)颂声(却高)昂(抑扬)。

44.十六字令&#8226;江
学员91丹顶鹤
江。劈峡穿岩气势强。川流激,万里送安祥。
廖航楼老师点评:这首词的核心亮点,恰是"劈峡穿岩"的刚与"万里送安详"的柔——江的伟大本就在于"既有突破阻碍的力量,又有滋养万物的温柔"。问题不在"刚柔并济"的立意,而在"川流激"的"平承"让"刚"与"柔"断了关联。只要让"承句"(第三句)承担起"刚的落地"与"柔的铺垫",让"刚"的力量成为"柔"的安详的"因",就能让全词的"起伏"从"弱"变"强",既保留"气势强"的刚劲,又让"送安详"的升华显得厚重扎实,真正实现"刚柔相济、意脉贯通"的意境。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江。劈峡穿岩气势强。携恩泽,万里护农桑。
全词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江、强、桑),"泽"为入声字,在三字句中作衬字,不违韵律;且"携恩泽""护农桑"的表述,未脱离原词"江有力量、更有温情"的核心,只是让这份"温情"有了更具体的载体、更清晰的逻辑,真正做到"改其弊而存其优",让原词的"刚柔之美"更显通透。
45.     十六字令&#8226;江
学员19赵泽艳
江,劈峡穿云势未降。回眸处,千岭跪斜阳。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首拍直接点题,次拍穿"云"不写江之绵延千里却转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特写镜头所带来气势上的瞬间震撼。回眸处转得很好,但结拍跑题了。"千岭跪斜阳"的"跑题",核心是"主体偏移":全词以"江"为核心,前三句均围绕江的"势"展开,结拍却将镜头完全转向"千岭与斜阳",江的存在感瞬间消失——"千岭跪"的壮阔,成了"斜阳"的衬托,而非"江势"的延伸,导致"江的气势"与"结拍景象"断了关联,最终偏离"咏江"主线。
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江,劈峡穿云势未降。回眸处,飞浪裹斜阳。

46.十六字令&#8226;江
学员28号陈辉
江,浩瀚烟波万里长。飞龙啸,咫尺似如常。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首拍直接点题,次拍浩瀚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低视角来写江之宽度,万里以航拍的鸟瞰视角写江绵延之长度。以多视角勾勒江的立体形象把江的形象更丰富饱满的呈现在读者脑海之中。三字句抛开宽度与长度单选其劈峡穿云的气势飞龙啸,不错。结拍咫尺似如常气势偏弱。"如常"消解了前句"飞龙啸"的气势:江既以"飞龙"喻其奔涌之威,咫尺之距应见其"威的余韵",而非"寻常无波",导致"刚劲气势"与"结拍感受"断了关联,像"见巨龙呼啸而过,近观却只剩一潭静水",意境衔接仓促。
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江,浩瀚烟波万里长。飞龙啸,千骑卷平冈。
原结拍"咫尺似如常"的核心问题,是用"寻常"消解了"飞龙啸"的奔涌之威,导致"江如飞龙"的意象半途断裂;而"千骑卷平冈"的关键,是用"动态意象的延续",让"飞龙啸"的气势有了"落地的余韵"——
"飞龙啸"将江比作"腾空的巨龙","千骑卷平冈"则把江浪比作"奔腾的千军万马",二者同属"雄浑动态"的意象体系:巨龙呼啸而过,其尾端的浪涛仍如千骑席卷平冈般奔涌,既承接"飞龙啸"的刚劲(从"龙的啸鸣"延伸到"骑的奔卷"),又呼应前句"浩瀚万里长"的空间感("平冈"暗合江流经的开阔地带,与"万里长"的绵延相契),彻底解决"刚劲→寻常"的断层,让全词气势从"起→承→转→合"始终在线,无半点疲软。

47.十六字令&#8226;江
学员12诗韵含芳
江,碧水飞腾迎曙光。孤帆远,思绪与风长。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有误(迎应为仄)。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首拍直接点题,次拍碧水飞腾不谐,碧水,只有静水才为碧。与飞腾格格不入。碧水改雪浪,与飞腾的气势有天作之合的无缝焊接之契合。孤帆远,把七字句的阳刚迅猛转向更偏静态的孤帆渐渐远去的画面,通过刚柔对比突显词的魅力。结拍承三字句借江作背景把人的感情失落思绪展现得沉郁绵长。
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江,雪浪飞腾啖曙光。孤帆远,思绪与风长。
"孤帆远"让"雪浪"的宏观江景有了"孤帆"的微观落点(意象不断),又以"短句"承接"长句"的节奏(节奏不断),更以"孤帆远去"的景触发"思绪绵长"的情(情感不断)。若说有"看似的断裂感",或许是前句"雪浪啖曙光"的"刚劲"与"孤帆远"的"柔寂"形成反差,但这种反差恰是"景的壮阔"与"情的细腻"的互补,让全词既有江的雄浑,又有人的温情,意境更显丰富立体。

48.
十六字令&#8226;江
学员47慧慧
江,白浪翻连万里长。千秋岁,共此一汤汤。
廖航楼老师点评:格律无误。全词押词林正韵第二部平声韵。首拍直接点题,次拍白不如雪,翻不错连就多余,后边有万里长,这个连纯属多余。七字句足见功底,不足。三字句在七字句不给力的情况下,功力锐减,五字句略感平庸。
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江,雪浪奔腾万里长。千秋岁,汹涌向东方。
总结:字数越少,创作难度越大。十六字令由一字句,七字句,三字句和五字句组成。
字越少越不容易出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
一字句,要求直奔主题,不但要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主题或思想感情的切入角度。
还要确定词的韵脚。虽仅一字,却至关重要。
七字句,是该词牌的主骨架,是词的灵魂所在。
词的主题、感情和观点,都要在此句中明确体现,否则该词就无可读之处。
三字句,或是思想感情转折的一个杠杆,或是思想感情升华的一种引擎,或是境界跳跃的一个跳板。起到蓄势或烘托的作用。该词是否灵动,此处也很关键。
五字句,是该词的高潮所在,作者的感情在此处得到升华、急转或跳跃,是对主题思想的衬托、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8-31 01:54 , Processed in 0.0504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