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回复: 14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7讲、8讲作业 点评老师 董国根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183

回帖

342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424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练习:
题目自拟,韵字自定,写一篇律赋,字数不限。要求布局用起承转合式,四韵四段。

本次作业为期两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回帖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练习
1018李宝国

秋兴赋

岁华流转,时序入秋;金风送爽,玉露凝愁。览长天而云淡,临秋水而波悠。雁阵横空,划清商之韵律;枫林染赤,铺锦绣之郊陬。蝉鸣渐歇,蛩语初稠。感物华之代谢,叹岁月之如流。

若夫遥忆故园,烟村霭霭;近瞻篱落,菊蕊芳芳。登楼望断,目穷千里之乡;把盏临风,思接九秋之旷。渔舟唱晚,声传芦苇之浜;牧笛横吹,韵绕桑榆之巷。稻浪翻金,喜报丰年之象;桂香溢远,暗浮清夜之堂。触景生情,聊寄寸心之想;登高作赋,以抒孤愤之肠。

观夫昔时俊彦,常怀报国之心;今日寒儒,空有匡时之志。功名未遂,徒悲白发之催;壮志难伸,独对青山而涕。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齐,命途多戾。且效陶潜,采菊东篱之下;暂师阮籍,放怀清涧之涘。醉里乾坤,忘却世间之扰;梦中丘壑,远离尘俗之累。

至于时序更迭,盛衰有数;人生倏忽,荣辱无常。莫为浮名而役,当随本性而扬。且邀明月,共赏秋光之好;更约清风,同醉菊花之香。宠辱不惊,静观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潮落潮涨。寄情山水,得自然之真趣;放怀诗酒,享人生之未央。

点评

且邀明月句、宠辱不惊句、寄情山水句等;从句式安排上,像第二三四段隔句的密度较大,紧长隔等各类句式需要合理使用。  发表于 6 天前
学习了。可以斟酌的地方有:作为律赋,需要有韵字,韵字缺少;平仄韵混押,如第二段中的旷和巷(仄)、最后一段的“涨”(仄);隔句有不按马蹄律要求的,如且效陶潜句(潜、下、籍、涘)、醉里乾坤句、时序更迭...  发表于 6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小莲 于 2025-11-26 13:08 编辑

作业练习
1021徐小莲


画瓷赋


夫瓷者,取土火之精魂,凝丹青之雅韵。木生火而石化骨,木石结盟;烟逸尘而色染霞,烟霞洇酝。巧手毫挥,匠心墨运。


其凝气定,意神驰。蘸青萝,书幽兰之袅袅;匀鸢尾,绘紫藤以依依。瓶璀璨,盏绮丽。一点传神,摄山川之秀色; 三皴得韵,融今古之幽思。


既而成图也, 观夫茵茵草绿 ,灼灼花香。悟寒江之独钓,惜荒岸兮残阳。疏影横斜,赏梅为之踏雪;玉尘飞舞,踏雪为之寻芳。嗟夫之雅,可涤尘襟之俗虑,能清醉眼之迷茫。


至其品也,道心若竹,禅意犹莲。昔之八友,今之群贤。载文心之蕴藉,承匠艺之精研。观斯瓷,知天人之合;嗟斯画,悟造化之玄。愿持此器之雅,时作欢娱之仙也。

点评

从句式安排上,第二段壮句三组连用不妥,紧长隔等各类句式需要合理使用。  发表于 4 天前
学习了。可以斟酌的地方有:作为律赋,需要有韵字,韵字缺少;隔句有不按马蹄律要求的,如“木生火而石化骨”句(骨、盟、色、酝);第三段开头,若是隔句,则一三、二四对仗,若是两个紧句,则“底”字出韵;从...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回帖

6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5
发表于 前天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雪赋
以“丰城小雪”为韵
1001-郑洪霞
             已过初冬,时临小雪。霜量渐增,轻寒骤拂。无雀鸟之常来,见柴门而既歇。风声渐起,惊残叶于石阶;冷雨初移,放单衣于箱箧。寻梅蕊而未开,缺风光而怡悦。暑热全无,秋声已绝。望山中之树木,不见青枝;吹陌上之北风,浑如利物。涸鱼遇冻而无踪,枯草随风以淹没。水汽渐无,云层虚设。难寻夏日之彩虹,只映立冬之时节。感四时之变化,敏锐认知;怜万物之消沉,清寒相接。冷雨稀疏,寒风重叠。无太阳而直射,温度降低;因冷气而下沉,阴阳交涉。随升降之平衡,看去留之优劣。叹青松而向日,薄雪真生;思黄菊之傲霜,轻寒不屑。
           若夫应知农谚,预示年丰。抢收作物,抵御寒冬。见土层而冻结,观雪地之严封。正值风寒,岁末雪花之覆岭;相期日暖,来年雨水之兴农。觅行人之足迹,探野兽之行踪。风寒梦逐,雪厚情浓。因雪量之递增,消除病患;得气温以骤降,冻死害虫。分解有机之物,增强肥力之功。繁霜催雁,小雪收葱。养黄鸡于架上,收白菜于窖中。松林遇冷乃移栽,频摇青翠;小麦经冬而饱灌,静待葱茏。涝洼改造,岭水顺从。沟池旋引而延伸,修渠相向;水利常修则配套,打井贯通。加厚乃害虫半死,深耕则小雪交逢。冬麦播成,是农人之希望;棉粮收尽,闻夜半之北风。
          是若冬雪往来,北风呼啸。习俗繁多,闲心不小。闻腊肉之香醇,品香肠之美妙。气温下降,农家备其食材;天气燥干,美食藏于地窖。每逢春节之光临,尽享肉丝之清炒。腊肉易寻,糍粑难找。犹思今日,因习俗而留存;尚忆昔时,是牛神之喜好。尝糯米之清香,叹子孙之至孝。不惜辛劳,争相仿效。捕初冬之豆仔,踏雪奔忙;观海峡之鱼群,迎波嬉闹。存粮食于旧船,晒鱼干以岸道。民俗频繁,气氛喧扰。年猪欲杀,烹美食而笑谈;新岁初临,食刨汤而醉饱。吟节日之交情,唱土家之曲调。获稻缘于十月,春酒酿成;邀朋聚于草堂,晓灯燃了。
            然而今逢小雪,美在春城。随风入夜,映月无声。似纷飞之柳絮,如绽放之玉英。造化归来,得一身之洁白;尘埃涤尽,容万物之清明。忆曾经之喧闹,知此刻之安宁。朝来半落,雪后初晴。随活泼之孩童,沿堤疾下;看悠闲之老者,向雪徐行。觅游鱼之乱集,听雀鸟之孤鸣。树下闲谈,尚忆有才之谢女;河边垂钓,宛如失意之柳兄。流金岁月,美丽心情。莫怨明朝之岁晚,应知命运之天成。欣逢光景,邀约交朋。吟半阙之宋词,远离世俗;煮一壶之老酒,尽享余生。愿初心而永驻,期友谊乃常青。
















点评

和讲义强调的“讲究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即用华彩、瑰丽、典雅的语言来表述一件事物”,还是有所区别的)。  发表于 昨天 21:18
学习了,点赞!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畅达,情感饱满,气候、农事和风俗,娓娓道来,且带着浓浓的回忆,令人回味。(若吹毛求疵的话,以为有异于一般的赋,也在于仿佛只是加了平仄和韵词的现代散文,  发表于 昨天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回帖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发表于 前天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邓毕业 于 2025-11-28 09:33 编辑

作业练习
1002邓毕业
雪赋——以放歌海东依次为韵
观乎玉蝶(1),朔风怒荡。地阔天高,莺疏雁往。山山银粟,真之到处无边;树树梨花,似乃行时怒放。四围清静藏之日华,一道幽深锁其天网。湖海江河之韵,顿失滔滔,山川云汉之姿,新添漾漾。
至其天晴雪霁,日出人多。银蛇山舞之奇葩妙景,玉镜气腾其丽藻高歌。山上樵夫,识之空林有径;园中俗客,怜之寒鸟无窝。至于水中鱼,冰上鹅。生机暖染,绝境寒磨。游客真情,开1抒之有唱;诗人妙语,同心赞之多和。
尔其瑞叶轻飘,寒英乱洒。诗人笔下且轻歌,学士眼中其溢彩。千寻舞絮,白茅玉树乃依山;六出飞花(2),青竹琼枝之看嫒。伟人吟之北国风光(3),骚客咏乃西园雪海(4)。折竹声声(5),呼儿险乃行人;舒梅艳艳,与客奇之瑞霭。
安知皑皑凝雨,瑟瑟湿风。麦垄害虫其灭绝,禾田良种且兴丰。银汉苦寒,正是三冬之候;玉龙酣战,相逢一夜其同。地不分其南北,天难辨之西东。凭栏意乃苞茫,飞扬不尽;把盏情之豪迈,慷慨无穷。
注:
1·玉蝶和以下的银粟,玉镜,一寒英,瑞叶,飞花,凝雨,王龙等,都是雪的别称和雅称。
2,唐朝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3,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杜甫《绝句》窗含两岭千堆雪。
5,白居易《夜雪》夜知深雪重,时闻折竹声。

点评

学习,点赞!(虚词使用上或可斟酌,如“骚客咏乃西园雪海”、“麦垄害虫其灭绝“、“凭栏意乃苞茫”;用词也有过于口语化的,如“真之到处无边”、“日出人多”等)。  发表于 昨天 2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发表于 昨天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练习
1021徐小莲

《瓷画赋》以‘诗情画意’为韵

夫瓷者,取阴阳之精魂,聚天地之灵气。百炼而升华,千垂而愈粹。泥土制作,历烈火之焚烧;匠心独运,篆山川之幽意。

于是轻挥彩笔,漫展豪情。秋水横波,鸿雁声之籁籁;春山叠翠,黄莺语之嘤嘤。龙盘盏,凤舞瓶。稚子嬉,野陌村头之日暖,渔翁钓,湖边柳下之风清。

嗟乎,小巷大街之作坊。青衣红袖之勤写。大笔山川,小毫草舍。龙珠阁上,藏先辈之珍奇;博物馆中,展古今之名画。高可及瑶台,低能侵绿野。真情有值,艺术无价。

士有唐英者,咏景德镇诗。“晚棹江摇火,孤村犬吠篱”“晓起送凉窗外雨,云峰烟树一天诗”。千年古镇,景德陶瓷。
粉彩喧之映池,青花静之幽思。玲珑轻巧,釉色幻琦。噫吁嚱,一痕云影描难尽,留与知音细品之。

点评

乎缺少议论的句子,用以评价其艺术之精湛,从而收束本段,不然也很难区别稚子渔翁是真实的人物还是瓶中所画。浅见,仅供参考。  发表于 昨天 22:00
学习了。几处小细节或可留意:两处标点符号不当;泥土制作的隔句句脚(作、烧、运、意),没有走马蹄律;末段引用诗句有些突然,且其内容单是写景,似乎用在哪里都可以,未必可以突出景德镇瓷都的特点;第二段似  发表于 昨天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11-29 06:53 , Processed in 0.0479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