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回复: 0

《词班第4讲作业点评》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76

回帖

238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6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词班第4讲作业点评》
词第四讲作业要求:习填一首《浣溪沙》,韵部自选。
写作要点:1、板凳式结。2、第四五句对偶。
格式:词牌•词题
学员学号网名
七字句,七字句,七字句。
七字句,七字句。七字句。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词第四讲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一念
7~12点评老师:婷娥/总评信马由缰
13~18点评老师:人生似梦
19~24点评老师:无常
25~30点评老师:沐承
31~36点评老师:御风
37~42点评老师:总评樱花
43~45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1~6点评老师:一念
1.浣溪沙•中秋
学员56御风
玉镜高悬照客衣,疏桐叶落晚风微。谁家横笛弄清辉。
杯酒燃情新醉后,清歌遣兴淡欢时。牵携望月共相思。
一念老师点评:
此词幽婉叹悠长,月映疏桐意所藏。
镜玉高悬添雅趣,笛横轻弄绕柔肠。
杯间醉后情难禁,歌里欢时梦亦伤。
美处虽多犹有憾,衔书欠密少新章。
综丝约定宜微分,七数堪评韵味详。
71分。
2.浣溪沙•秋菊
学员8史忠和
冷蕊疏枝傲晚霜,篱边偷绽暗浮香。不同桃李斗春光。
曾伴陶公添雅兴,也随元稹入诗行。素心孤洁压群芳。
一念老师点评:
“冷蕊疏枝傲晚霜”短短一句,就把菊花不畏霜寒、挺立绽放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来。“冷蕊”体现出菊花在渐冷时节的清冷之态,“疏枝”勾勒出菊花枝干的形态,“傲”字更是赋予菊花人格化的特征,突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不同桃李斗春光”运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桃李进行对比。桃李在春天争奇斗艳,而菊花选择在秋季独自开放,不与桃李在春光中争宠,凸显出菊花不随波逐流、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的高尚品格。
“曾伴陶公添雅兴”这一典故,使菊花与陶渊明的隐逸文化紧密相连,增添了菊花的高雅与闲适之意。“也随元稹入诗行”虽表述相对宽泛,但进一步强化了菊花在文人笔下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整首词的文化底蕴。
“素心”体现菊花纯洁的内心,“孤洁”强调其孤独高洁的品质,“压群芳”将菊花置于群芳之上,表达出作者对菊花的高度肯定和由衷喜爱,情感真挚而深刻
此词大多沿用了传统咏菊诗词的意象和思路,难以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描写深度局限虽然对菊花的形象和品格进行了一定描写,但在深度上有所局限。比如对于菊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等细节缺乏具体描绘,使得菊花的形象不够丰满立体,难以让读者产生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73分。
3.浣溪沙•庐山游忆
学员79邹新亮
旧忆庐山龙首游,奇峰险处峻松悠。石边翁妪看云浮。
着雾相扶情不老,迎风共话鬓先秋。行人感动影姿柔。
一念老师点评:
开篇“旧忆庐山龙首游,奇峰险处峻松悠”,直接点明回忆庐山龙首崖之游,“奇峰”“峻松”勾勒出庐山龙首崖奇险、清幽的自然景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奇峰耸立、古松悠悠的环境中。“石边翁妪看云浮”进一步描绘画面,在石头边两位老人悠然看着云起云涌,景中含情,营造出一种闲适、悠远的意境。“着雾相扶”描绘出他们在山间雾气中相互依靠的画面,体现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深情;“情不老”与“鬓先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岁月虽在他们的鬓角留下痕迹,但他们的感情却始终如初,真挚感人。
虽然对景色和人物场景有一定的描写,但整体描写相对较为浅尝辄止。对于庐山龙首崖的奇险只是简单提及,没有更深入地描写其独特之处;对于老年夫妇的情感,也只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动作和对比来体现,缺乏对他们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挖掘。70分。
4.浣溪沙•菊
学员75梅影
篱畔金英沐月华。团团清影上窗纱。寒香暗度野人家。
借得一枝簪鬓角,赊来五色杖天涯。秋风独抱傲霜花。
一念老师点评:
词开篇“篱畔金英沐月华。团团清影上窗纱”,描绘出篱边菊花在月光照耀下的清幽画面,“金英”点明菊花,“沐月华”赋予其圣洁、高雅的气质,“团团清影上窗纱”则营造出静谧又唯美的氛围,将菊花的清雅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后续“寒香暗度野人家”,通过“寒香”进一步突出菊花独特的香气,且“暗度”一词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悠远之感。
“借得一枝簪鬓角,赊来五色杖天涯”这两句展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借菊簪发,尽显风雅;赊色杖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词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扫传统咏菊词中常见的哀怨、孤寂之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秋风独抱傲霜花”一句,既呼应了前文对菊花的描写,又深化了主题。“独抱”强调了菊花在秋风中独自坚守的姿态,“傲霜花”则突出了菊花不畏寒霜、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象征着词人自身的高洁品格和傲岸风骨。
部分表述较为直接,缺乏一定的含蓄性和韵味。例如“借得一枝簪鬓角,赊来五色杖天涯”,虽然意境开阔,但用词过于直白,少了一些诗词应有的委婉和含蓄,使得诗句的艺术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上下阕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上阕主要描绘菊花的形象和所处的环境,下阕突然转到借菊簪发、赊色杖行的行为上,过渡略显突兀,没有很好地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晰,给人一种跳跃感。在咏菊这一传统题材上,虽然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但整体上仍未能完全摆脱前人的窠臼。在表现手法和意象运用上,没有太多突破性的创新,难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和冲击力。70分。
5.浣溪沙•春将尽
学员33彼<岸>
絮老萍青春事休,丁香结雨小窗幽,孤云斜日两沉浮。
病酒难消残夜漏,怯寒独伴旧帘钩。东风何处最高楼。
一念老师点评:
开篇“絮老萍青春事休,丁香结雨小窗幽”,以“絮老萍青”暗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丁香结雨”增添了愁绪,“小窗幽”则营造出静谧又略带压抑的氛围。接着“孤云斜日两沉浮”,用“孤云”和“斜日”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孤独、落寞之感,仿佛词人正沉浸在这片暮色与孤云交织的愁情之中。下阕“病酒难消残夜漏,怯寒独伴旧帘钩”,通过“病酒”“残夜漏”“怯寒”“旧帘钩”等细节,将词人在病中、寒夜独自面对旧物的孤独与凄凉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整阕词情感细腻且真挚,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对青春消逝的感慨、对孤独寂寞的承受。无论是上阕借景抒怀,还是下阕直陈自身的状态与心境,都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仿佛能看到词人在那个孤独的夜晚,借酒消愁却愁更愁的情景。用词较为考究,如“絮老萍青”“丁香结雨”等表述,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将自然景象与词人的情感巧妙融合。“病酒”“怯寒”等词,精准地描绘出词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不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上下阕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流畅,过渡略显生硬。上阕主要写景抒情,下阕则侧重于自身状态的描写,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给人一种各自为政的感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叙事或抒情脉络。70分。
6.浣溪沙&#8226;秋菊
学员90陈玲
冷露敲篱染嫩黄,疏枝斜抱傲秋霜。不随桃李竞春芳。
暗吐清芬凝夜月,轻摇瘦影立寒塘。此心偏与冷香长。
一念老师点评:
开篇“冷露敲篱染嫩黄”,冷露轻敲篱笆,似在为那嫩黄之色添彩,画面灵动且清冷。“疏枝斜抱傲秋霜”,疏枝斜逸,怀抱秋霜,尽显傲岸之姿。“暗吐清芬凝夜月,轻摇瘦影立寒塘”,于暗夜中吐露清芬,在寒塘边轻摇瘦影,将物之清幽、孤寂之态描绘得入木三分,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意境悠远。
全词借物抒怀,以不随桃李竞春芳,表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争名逐利之志。“此心偏与冷香长”,更将自身高洁的心志与冷香相系,凸显出一种超脱尘世、坚守自我的风骨,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气节。对仗较为工整,词性相对,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体现了作者对诗词格律的熟练掌握。
词中所营造的意境主要集中在清冷、孤寂的氛围中,虽能体现出物之高洁,但格局相对较小,未能拓展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若能适当拓宽意境,可使词作更具思想性和艺术价值。78分。
7~12点评老师:嫦娥
7.浣溪沙&#8226;少年游
学员02苏景烟
月落星沉倚小楼,秋风又起梦难休,相思笔下尽风流。
浊酒千杯人似醉,沧桑满面鬓如秋。而今谁唱少年游。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浊酒千杯人似醉,沧桑满面鬓如秋。”这两句要求对偶,秋和醉对不上,秋有凑韵嫌疑,“秋”重字了,词谱里没有规律重字,尽量做到不重字。

8.
浣溪沙&#8226;垂钓
学员73行稳致远
晨起披霞出草堂。溪边野菊染秋霜。一池碎玉漫银光。
竿引丝纶云影瘦,目随浮羽水纹长。此身已作钓鱼郎。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丝纶,浮羽”对偶不工整,这两句词谱要求对偶,尽量做到对偶工整。

9.
浣溪沙&#8226;中元节追思双亲
学员81余永平
七月中辰忆故亲,荷灯明夜引归津。焚香遥寄寸心真。
路隔阴阳情未改,思牵岁月孝长存。承仁继善佑儿孙。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路隔,思牵”对偶不工整,这两句词谱要求对偶,尽量做到对偶工整。“孝长存,长存的应该是先辈们留下来的正能量的所有,孝片面了”

10.
浣溪沙&#8226;度夏
学员03静雪
夏日炎炎入梦迟,金蝉切切叫高枝。汗洇竹席透轻衣。
夜半有心观月色,晓来无力画蛾眉。堪堪又到午休时。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炎炎,切切,堪堪”词谱里没有规律重字,尽量不重字。“夜半有心观月色,晓来无力画蛾眉。这两句要求对偶,夜半,晓来对不上”整篇没有写出夏天具体有多热。煞尾弱了。

11.
浣溪沙&#8226;秋殇
学员78闲云野鹤
秋雨绵绵落叶黄。菊英篱畔吐幽香。衔书客雁向衡阳。
羁旅几多愁绪绕,寂寥如许病肠伤。一怀心事梦中藏。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绵绵”词谱里没有规律重字,尽量不重字。“羁旅几多愁绪绕,寂寥如许病肠伤。羁旅,寂寥”要求对偶没对上,上下阕感情断裂,生病了难受啥样,哪有心情想心事。

12.浣溪沙&#8226;春风
学员09萧闲
忽见春风落腊梅。晴烟弄柳舞芳眉。身临流水断桥陪。      
飞瓣心怜香惜故,闲愁自绕景徘徊。斜阳立尽暮云垂。
嫦娥老师点评:平仄符合要求。“飞瓣心怜香惜故,闲愁自绕景徘徊。”词谱规定这两句要求对偶,没做到。“斜阳立尽”用词不当,斜阳一般都是染透,拉长,立尽口语嫌疑。
7~12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7.浣溪沙&#8226;少年游
学员02苏景烟
月落星沉倚小楼,秋风又起梦难休,相思笔下尽风流。
浊酒千杯人似醉,沧桑满面鬓如秋。而今谁唱少年游。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整首凑韵比较明显。一般都说“梦难成”,是指睡不着;而“梦难休”如何讲?似乎是说睡不醒了。“相思”与“风流”也不搭呀!一个是苦闷,一个是潇洒。另一句,都“千杯”啦还“似醉”?“鬓如秋”这种比喻也是不恰当的。
8.浣溪沙&#8226;垂钓
学员73行稳致远
晨起披霞出草堂。溪边野菊染秋霜。一池碎玉漫银光。
竿引丝纶云影瘦,目随浮羽水纹长。此身已作钓鱼郎。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不错,好一副闲居秋钓图!特别是对仗句,画面感强且灵动。惟尾句直白了些。
9.浣溪沙&#8226;中元节追思双亲
学员81余永平
七月中辰忆故亲,荷灯明夜引归津。焚香遥寄寸心真。
路隔阴阳情未改,思牵岁月孝长存。承仁继善佑儿孙。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中辰”应该是个自造词。“七月中辰”何如“时至中元”。“忆”不如“祭”,一个强调的精神方面,一个强调的是仪式方面。“承仁继善”是指儿孙们今后需要做的事,“佑儿孙”是对故去亲人的祈愿。两者联在一起用,显然是矛盾的。“荷灯……”句不错,画面感强。
10.浣溪沙&#8226;度夏
学员03静雪
夏日炎炎入梦迟,金蝉切切叫高枝。汗洇竹席透轻衣。
夜半有心观月色,晓来无力画蛾眉。堪堪又到午休时。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夏日若是“入梦迟”,算来应该是时近中宵了。当然,现在因为城市夜晚灯火光污染的原因,夜鸣蝉也是常事。但中宵鸣蝉还是少数,且如何知是“高枝”。汗应该是先透衣后洇席,才符合实际。对仗句,也只是为了对词而对,其意也牵强。“切切”是指声音细小,“堪堪”是渐渐的意思。用的都不准确。总之,整首凑的太明显。
11.浣溪沙&#8226;秋殇
学员78闲云野鹤
秋雨绵绵落叶黄。菊英篱畔吐幽香。衔书客雁向衡阳。
羁旅几多愁绪绕,寂寥如许病肠伤。一怀心事梦中藏。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上阕景物描写不错。远景近景,实写虚写。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虽不言情,而句句含情。对仗句没有宕开,两句一意且不工。“羁旅”是名词,“寂寥”是形容词。“几多”“如许”几乎是一个意思。“愁绪”也罢,“病肠”也罢,总之没离开自个身子这个小圈圈。尾句也浅显了。
12.浣溪沙&#8226;春风
学员09萧闲
忽见春风落腊梅。晴烟弄柳舞芳眉。身临流水断桥陪。
飞瓣心怜香惜故,闲愁自绕景徘徊。斜阳立尽暮云垂。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每一句,都似各说各话,无脉络可寻。就情感色彩方面而言,上阕首句灰色调,次句又暖色调,难以调和。另,除首尾两句外,其余句子都存在问题。遣词造句牵强,句意不清,难以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香惜故”“景徘徊”怎么理解呢?
13~18点评老师:人生似梦
13.浣溪沙&#8226;避暑
学员42无言
乌照连绵尽日红,枯藤败草老黄棕,寻清空巷向云峰。
忽有初凉长扑面,方才宁静试吟筇,不营一事且疏慵。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景写,写出了避暑的理由,下片回扣自然紧密写出了清凉的悠然舒畅。唯一不足的是长扑面直白了。不过整体还是不错的。
14.浣溪沙&#8226;游黄果树(词林正韵第一部)
学员67无名草
雪浪云崖万练飞。虹霓影里瀑声雷。松风如语湿人衣。
峭壁银河晴亦雨,幽潭鲛室昼生辉。尘襟到此顿然归。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景写,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果树瀑布的雄奇。下片对偶部分是点睛之笔,情景交融,更是体现了它的奇特别样。全词用词瑰丽,画面感强,不错的一首佳作,学习了。
15.浣溪沙&#8226;秋事
学员06肖正英
时序乖违热浪遒,日长树静暑难休。一帘疏影见遗秋。
游目清霄云路幻,惊心暖律渚田愁。皆非西陆是何由?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写秋天的反常,一个暑难休更是强化了秋天的气温之高。下片分别从视觉与心境写对反常气候的感触,结句“皆非西陆是何由”直抒疑问,引人深思。唯“暖律”一词稍显生僻,可再炼。
16.浣溪沙&#8226;观荷
学员25中国书画
伏月灞河菡萏妍。香风十里醉人眠。陪同二姐赏荷仙。
摘得一花妆鬓角,惹来群鸟悦身边。众生喜笑响云天。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生活气息浓厚,亲贴自然。就是结拍直白了再炼。下片以热闹氛围收束,感染力强。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学习了。
17.浣溪沙&#12539;教师节
学员80冷梅
三尺讲台霜鬓浮,粉笔灰里写春秋。灯前朱批伴更筹。&#8203;
授业常倾珠玉语,传心不吝稻粱谋。杏坛香远意长留。&#8203;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写老师的辛勤耕耘,描写细腻生动,体现了老师的日常工作之辛苦。下片老师的蜡烛精神。全词贴合教师节主题,用词庄重,无刻意雕琢之感。
18.浣溪沙&#8226;秋事
学员85葛志强
旧叶堆阶覆纸箱,晚风携桂扑车窗。奶茶温手近横塘。
云影漫天成碎帛,虫声微颤入新章。抬头星子落衣裳。
人生似梦老师点评:上片注入生活暖意,画面细腻。下片动静结合,结句“抬头星子落衣裳”以浪漫笔触收束,秋夜氛围感拉满。全词语言清新,意境幽美,唯一不足的是微颤口语化了,再炼。
19~24点评老师:无常
19.浣溪沙&#8226;颂汉字敬先祖
学员91丹顶鹤
翰墨丹青楮上游,屡重临帖苦中求,沁心书法爽悠悠。
博深汉字涵睿秀,绰姿逸品刚劲遒。钦仰先祖毓芳流。
无常老师点评:赞颂之词流与表面,到也切题。下片首句出律。
20.浣溪沙&#8226;残荷
学员92风信子
孤影横塘映晚晖,曾经翠盖斗芳菲。如今香褪梦难归。
败叶风中思旧雨,枯茎霜里忆初时。几分憔悴惹人悲。
无常老师点评:全词围绕残荷来写,感情色彩一致。下片对偶句写的还可以。
21.浣溪沙&#8226;秋思
字员11树秀梅香
坐对秋光暮色寒,孤鸿飞处水连天。年过半百怯凭栏。
顾影方知霜鬓满,举头又见冷风喧。人间何处不悲欢。
无常老师点评:流畅自然,情景搭配得当。有感悟,得词味。
22.浣溪沙
学员66云水无心
浅浅荷苞才欲开,绿衣风起半遮腮。昨宵轻雨洗尘埃。
枝上蜻蜓停世外,天中仙女下凡来。谁家小子睡云台。
无常老师点评:全词清新自然,构思别致。用字俏皮灵动,值得点赞。
23.浣溪沙&#8226;秋思
学员52好雨
萧瑟西风过小楼,疏窗淡月隐清幽。无端思绪上眉头。
落叶孤怀闲把酒,残灯瘦影漫回眸。一弯心事恰如钩。
无常老师点评:上下情感基调一致,语句流畅。上下片结句语意有重复之嫌。
24.浣溪沙&#8226;观海感怀
学员65游
枝上屡观群雀下,滩头偶见鹭孤临。漫行海岸意难禁。
鳞介常随渔父网,长风屡被乱峰侵。人生恰似路千寻。
无常老师点评:写实过多,读来不够味。结句的感悟与前面的衔接不够紧凑。

25~30
点评老师:沐承

25.浣溪沙
学员30船夫
南海春帆曾梦花,棹歌曲断荡天涯。砚台尘满字生痂。
花甲星光穿寂夜,新秋椽笔画青纱。心潮再涌惜年华。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词友,格律无误。这首词最大缺陷在于语言太过生涩,表达意图不容易让人捉摸。这种情况,上片比下片更严重。
26.浣溪沙&#8226;忆卿
学员61钰杰
碎影娉婷舞柳腰,眉峰颦处锁春娇。而今欲见路遥遥。
灯烬冷凝千点泪,篆烟轻袅一痕绡。更筹空数玉楼宵。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词友,格律无误。描写生动形象,用字精炼,情感表达很细腻,婉约派语言风格掌握很到位。有几点需注意:①“碎影”改“倩影”,是不是好些?②上片最三句与前两句似乎有隔阂,细品之下才能发现。③“筹”是否为“愁”的误笔?④“绡”与“宵”同音,应避免出现在相邻韵脚,以免形成连韵。
27.浣溪沙&#8226;9.3阅兵
学员05翀
气贯京华列阵雄,声擎重器震苍穹。长安街上展新容。
号令铿锵凝北斗,旌旗飒沓卷东风。和平利剑慑罴熊。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词友,格律无误。全词用字精炼,借代用法合理,内容上虚实相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阅兵时的壮观场面,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激动心情,同时也牵动了读者的爱国热情,堪称佳作。不过,词牌词题格式不太规范,应调为“浣溪沙&#8226;九三阅兵”。
28.浣溪沙&#8226;心自安
学员55感恩
羁旅闽南数十年,一心逐梦不曾闲。只为儿妻独情牵。
渐有佳音捎梦里,余生素志落花间。红尘知足自心安。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词友,格律无误。本词长于抒情,语言朴实,像是内心独白,板凳体关系处理得不错。下片前两句没有对仗,这点不合作业要求。

29.浣溪沙&#8226;观九三大阅兵有感
学员10松风
盛世九三举阅兵,长街十里展旗旌。天安楼上会宾朋。
铁甲银鹰神赳赳,东风长剑势铮铮。后生继志固长城。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词友,格律无误。本词写实过多,但感触写得不够深。“举阅兵”“展旗旌”这些说法生硬了些。板凳体,要求以前两句为板登腿来支撑第三句的板凳面,这首词没处理好这层关系。
30.浣溪沙&#8226;赞老师&#8204;
学员93饶水花
三尺讲台解惑辛,呕心沥血伴晨昏,躬身培育护花芬。
利禄无求存淡泊,功名不屑守清贫,师魂日月照乾坤。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词友,格律无误。上片写老师辛勤工作,下片写老师无私,煞尾的赞美之词水到渠成。全词用语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护花芬”有凑韵之嫌;二是下片前两句句意相近,有合掌之嫌,其实可浓缩成一句。
31~36点评老师:御风
31.浣溪沙&#8226;晚塘秋望
学员18美好人生
阵阵秋风送晚凉。柳丝轻飏钓波光。闲凭石凳赏池塘。
野鸭穿芦来复去,鹭鸥逐水自翱翔。红蕖隐映叶间藏。
御风老师点评:上片勾勒晚塘清雅图卷,“钓”字拟人生动。下片“野鸭”“鹭鸥”对偶工稳,动静相宜。唯“翱翔”略重(鹭常低飞),“藏”字稍弱,可酌改以增姿态。整体板凳结构稳,意境和谐。
32.浣溪沙&#8226;高粱红了
学员40菡子
红浪千畴展画廊。秆遒节劲傲秋霜。穗垂粒实笑颜张。
煮得酒醪同客醉,调成羹饭满庭芳。丰年景里乐悠长。
御风老师点评:以“红浪”开篇破题,气象宏阔。对偶句以酿酒调羹具象化丰收,生活气息浓。然“笑颜张”稍直白,可润为“醉云裳”;“丰年景里”略赘,可精炼为“丰年共酌”类。板凳腿(对句)支撑有力。
33.浣溪沙&#8226;行九里湖畔
学员83琴袖
好鸟穿云向碧霄,清风弄影树妖娆。山回路转步轻摇。
引辔少年追鹿梦,庞眉黄发戏垂髫。徐行九里远尘嚣。
御风老师点评:上片行游轻快,“步轻摇”见闲适。对偶句以老少嬉游衬湖山之美,意趣佳。但“庞眉黄发”与“垂髫”稍叠(皆指老人与孩童),可改为“翁媪荷杖戏垂髫”;“追鹿梦”典故略突兀。板凳面略散,可加强三句关联。
34.浣溪沙&#8226;纸上听风
学员23禅墨
纸上听风鼓浪来。水音柔美动心怀。花山蝶影慢些开。
姹紫嫣红呈幻境,丹青水墨冉瑶台。醉歌迷我赋诗乖。
御风老师点评:构思新奇,“听风鼓浪”通感妙用。对偶句色墨交融,幻境迭出。然“慢些开”口语化稍失谐,“乖”字凑韵。可改为“漫萦回”“赋奇哉”类。板凳结构完整,然下片稍虚,可缀一实笔收束。
35.浣溪沙&#8226;夏日
学员88塔拉
陌上浓荫倚树长,夏云波浪自飞翔。田苗风摆绿罗裳。
茄子一株添紫意,水萝数点闪红光。高天喜鹊正巡芳。
御风老师点评:田园气息扑鼻,“绿罗裳”喻苗灵动。对偶句撷取菜圃小景,色彩明丽。但“水萝”疑为“红萝卜”省称,稍生硬;“巡芳”造词可酌。板凳腿微瑕(物象略杂),建议对句同范畴(如蔬果相衬)。
36.浣溪沙&#8226;秋收
学员22烟雨朦朦
稻谷飘香满垄黄,村歌回荡醉斜阳,一年辛苦换丰粮。
仓内新粮连岁稳,院中灯火彻霄忙,欢声笑语庆安康。
御风老师点评:上片丰收场景热烈,“醉斜阳”融情于景。对偶句以仓粮灯火喻安居乐业,立意稳。然“连岁稳”“彻霄忙”稍板,可炼为“堆廪满”“映宵长”;结句略熟,可收于意象(如“杯觞月照”)。板凳结构坚实。
御风老师总结共性问题:
1、对偶句需避合掌(如31号“野鸭/鹭鸥”近类)、求工稳(如35号蔬果颜色对可雕琢)。
2、结句宜蕴藉或升华,忌直白叙述。
3、板凳面三句宜情景交融、脉络暗联,避免单句跳脱。

37
~42点评老师:总评樱花

37.
浣溪沙&#8226;隐居
学员58冰凌
一架葡萄半架瓜。云山深处种秋花。红红柿子缀枝丫。
朝挽青丝双鬓雪,暮看落日满天霞。红尘之外品新茶。

樱花老师点评:这首“浣溪沙”下片要稍好一些。上片布景乱了。
我们来看:起句“一架葡萄半架瓜”,有了这个“架”字,而且是“一架”、“半架”,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是在农家小院里或是小院附近的景象。第二句“云山深处种秋花”,直接来了个总结,是在“云山深处”,而且没有葡萄和瓜了,变成了“种花”。一句在农院附近,一句跑到了云山深处。这两句景色是混乱的,也没用“板凳体”。歇拍“红红柿子缀枝丫”这句本来应该是承接住上两句并深化一下的,结果,作者又写了一句景,而且这个景跟前两句也几乎没啥关系。这是填浣溪沙的一个大忌。整个上片都没有起色。

过片“朝挽青丝双鬓雪,暮看落日满天霞”,上片主人公一点伏笔都没有埋下,现在忽然出现主人公的朝暮的动作状态,突兀了。“朝挽青丝双鬓雪”中间并没有“青丝”到“雪”的过渡,这句“青丝”“雪”也是矛盾的。煞尾“红尘之外品新茶”,前面还在感慨时光,现在忽然静下来品茶,也是转折太快了。整体来说,这首词里面有好多混乱和矛盾的地方,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38.浣溪沙&#8226;柿子与顽童
学员38王莉
缀满枝头摇落霜,悠闲自得炫红妆,顽童瞧见速翻墙。
身背书包爬树摘,嘴馋柿子咽痰尝,一听锁响哧溜藏。
樱花老师点评:这首词有一处格律错误:“哧溜”的“溜”仄了。
我们来大致看一下:前两句“缀满枝头摇落霜,悠闲自得炫红妆”,这是描写的柿子成熟时的景象,且第一句是白描,第二句用了拟人,还是不错的。
歇拍“顽童瞧见速翻墙”,主人公小顽童被红彤彤的柿子吸引过来了。
整个上片都很自然。
过片“身背书包爬树摘,嘴馋柿子咽痰尝”,前面已经有了“翻墙”,现在又“背书包爬树”,给人感觉重复了,而且太过写实了。
“嘴馋柿子咽痰尝”,这句的“咽痰尝”仨字太刹风景了,而且给人恶心的感觉。不是啥字都能随意溜进词里的,既然要填词,就不得不考虑“蕴藉”和“唯美”。
结句“一听锁响哧溜藏”,这句把调皮孩子的形象描写得还是很形象的。
整体看下来,词的上片要好于下片。
39.浣溪沙&#8226;秋雨
学员12诗韵含芳
冷雨敲窗梳碧纱,层风催叶落庭花。阶前叠翠半沾霞。
檐角垂珠凝晓露,路边铺锦染残葩。闲听淅沥念无涯。
樱花老师点评:这首词景色描写中有几处矛盾。
我们来看:起句“冷雨敲窗梳碧纱”,这个视角是由室内的窗边往外看。这里用“梳”字,生硬不合适。
第二句“层风催叶落庭花”,第一句写雨,第二句写风,也算是并列句式。“层风”这个词生硬了。
歇拍“阶前叠翠半沾霞”,秋雨中的景色,“阶前叠翠”,“叠翠”这个词不太合季节。“半沾霞”,正下着雨呢,哪里来的“霞”?景色矛盾了。
过片“檐角垂珠凝晓露,路边铺锦染残葩”,小雨中“檐角垂珠”这个景色还是有的,但是“凝晓露”是什么呢?是用“晓露”比喻前面的“垂珠”吗?如果是,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一般不用太接近的同类的做比喻。如果不是比喻,则这句又是一个矛盾点,下雨时是没有晓露的。
“路边铺锦染残葩”,秋雨里的景色了,如果这个“铺锦”指的是花,则一是景色不合季节,二是和后面的“残葩”组成了很奇怪而重复矛盾的词句。整个这个对仗都透着生涩和不合理。
煞尾“闲听淅沥念无涯”,过于随手,且无余味。
40.浣溪沙&#8226;秋雨
学员82无痕之痕
冷雨敲窗夜未休,梧桐泣泪忆曾游。残荷声碎小池楼。
暮色连天风满袖,寒烟笼水柳牵舟。几时重暖旧时秋?
樱花老师点评:起句“冷雨敲窗夜未休”,直接入题,同时点明时间。
“梧桐泣泪忆曾游”,“梧桐泣泪”用了一个拟人来烘托氛围,作者转入追“忆”。这两句是递进关系。
歇拍“残荷声碎小池楼”,这句点明地点。前面已经有“梧桐泣泪”,这儿又“残荷声碎”,一是重复了,二是俩都是声音,杂乱了,再者句式相同也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过片“暮色连天风满袖,寒烟笼水柳牵舟”,这句是对过去分别时场景的追忆。
既然这儿是追忆,那么上片中二三两句的顺序则不太恰当,能调整一下最好。
煞尾“几时重暖旧时秋”,过片中追忆的场景是分别,是相对凄清的,并没有暖意,这儿却用“几时重暖”,承接上不顺,有断裂感了。
还有一点,这首题目是“秋雨”,其实内容并不是围绕“秋雨”来写得,脱题了。
41.浣溪沙&#8226;乙巳中元夜祭
学员72风姿
澹月浮河酒半温。篆香灰落夜痕新。旧衫犹卷已生尘。
别后音书何处寄,愁来徵调与谁询。秋魂纸烬扑衣频。
樱花老师点评:起句“澹月浮河酒半温”这句描写的是中元夜的大致情境。
“篆香灰落夜痕新”,这句是燃香祭奠,“夜痕新”仨字凑了。前面已经有“澹月”,这三字也多余了。
歇拍“旧衫犹卷已生尘”,这句没太明白这个旧衫指的谁的,是一直放着的还是现在穿在身上的,不管是指哪个,这句都有点不合理。
过片“别后音书何处寄,愁来徵调与谁询”,这句是斯人去后的悲伤和寂寞。“徵调”是欢快的曲子。“与谁询”三字也是凑了。
结句“秋魂纸烬扑衣频”,描写了一个阴森森诡异的场景。
整首词大体上还是可以的,几个小地方生硬凑了,建议可以修改一下。
42.浣溪沙&#8226;秋日谒冢
学员95榴莲
白菊凝霜品自真,清姿原是不沾尘。荒原蔓草没孤坟。
三十年华凝作露,雨溅裙裾泪同匀。天涯无复见琛痕。
樱花老师点评:这首词两处平仄格律错误都在“雨溅裙裾泪同匀”这句里,其中,“溅”仄了,“裾”平了。“溅”在连用“溅溅”,形容水声时才是平。
起句“白菊凝霜品自真”是写奠祭之菊,也是写奠祭之人。“清姿原是不沾尘”,这句也是,明写菊暗喻人。
歇拍“荒原蔓草没孤坟”,还是写景。浣溪沙第三句,一般都忌讳纯粹写景的句子,这句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这句写得不理想。而且与前面正在写着的“菊”也有割裂。这句放前面可能会好一点。
过片“三十年华凝作露,雨溅裙裾泪同匀”,这两句要求对仗,没有用对仗,而且也不算流水,上句还行,下句废了。
结句“天涯无复见琛痕”,“见琛痕”仨字刻意,而且凑韵。这个结没结好。
这个整首词都需要好好推敲。


43~45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43.浣溪沙&#8226;思往事
学员77张宝荣
偏爱飞虹浴后妆,奈何弹指转愁肠。年华虚度鬓如霜。
客路几番寻旧梦,天涯何处问归航。沉思往事立斜阳。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当代人陈伟的《鹧鸪天》有“绝爱飞虹浴后妆,奈何朝暮两无常”的句子。至于“飞虹浴后妆”是何解,未曾查到。所以,你这里借用,我也不好理解。另外,“客路”是指人在漂泊异乡的旅途中,一般是指正在发生或初次的经历。“寻旧梦”则有故地重游的意思。“客路”“寻旧梦”连用,也不好理解?

44.浣溪沙&#8226;秋荷
学员79邹新亮
坐看叠湖荷遇秋,枯黄卷翠水中囚,几多茎梗断莲头。
无可奈何风去叶,似曾将老雪来沤。犹存疏影听寒流。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既然是秋啦,有荷叶绿也是老绿残绿,何来翠。茎梗既然断了头,何知是叶梗还是花梗。不如“坐看叠湖荷(上)秋,枯黄(残绿)水中囚,几多茎梗(折)莲头”。

对仗句,似想化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但是“风去叶”与“雪来沤”,都与湖荷的自然状态不符。另,“似曾将老”也讲不通呀?尾句似也想化用“留得枯荷听雨声”,但只能说想法挺好,但也不成功。

45.浣溪沙&#8226;西施
学员28人参果
几度沉鱼惊浣纱,青石捣水迸仙葩。此生误入帝王家。
天下盛昌明义凛,美人巧倩痴心嗟。待回眸楚楚蒹葭。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首先“石”与“痴”出律。“几度”一词用得过实。“迸仙葩”何解?显然是凑韵。对仗句句意也牵强。“盛昌”“巧倩”,“明义凛”“痴心嗟”等词句都比较生硬。尾句句意也不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9-14 16:44 , Processed in 0.0538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